广州:志愿者+社工走进医院 服务患者 6504人次

 时间:2019-08-27 08:47:52来源:信息时报

“园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培养忍耐力与注意力......”日前,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一场关于表达性艺术治疗在义务工作中的应用分享会在科室和医务社工、志愿者们的参与中展开。

记者了解到,该院“病区的春天”社工项目,针对肿瘤患者定期开展心理疏导、健康讲座,定期开展文化活动,获得到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此项目已服务患者6504人次。

社工服务带来“春暖”

服务患者6504人次

“引进医务社工和志愿者服务,是我们建设人文医院的一部分重点内容;除此之外,还有改善医疗服务、人文关怀等行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团委书记杜光宗告诉记者,早在2015年9月1日,医院正式成立志愿服务队,统一服装和旗帜,出台了《志愿者管理办法》、《志愿者招募管理办法》、《志愿服务工作方案》、筹划《医院志愿者服务项目》,让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规范。

据他介绍,医院在加强与志愿团体联系、进一步拓展志愿资源方面,组织医院志愿服务队先后与广州民政局义工联心理服务队、志愿驿站、广外志愿者协会、广医大、派森社工、福源公益义剪志愿服务队、登峰街道团委等志愿团体建立了工作关系,打造了5个志愿服务项目。“病区的春天”社工项目无疑是这些品牌项目中的亮点。记者了解到,该院通过与社工组织合作争取广州市民政局资助,针对肿瘤患者定期开展心理疏导、健康讲座,定期开展文化活动,获得到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此项目已服务患者6504人次。

“这种模式能够让肿瘤患者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有这么一帮人为他们无私地付出,增强患者面对生活的信心。”杜光宗表示,像定期组织志愿者来院慰问陪伴未成年肿瘤患者的“医路同行,让爱延续”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们与小患者讲故事,学唱歌,涂鸦画画、做游戏,做手工,送上关爱,使很多小朋友对于这项活动有了期待,缓解了就医的焦虑和紧张。“在欢声笑语中使医疗工作顺利进行,医患之间也得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他表示。

广泛开展公益项目服务患者

在公益方面,该院与高校志愿团体建立工作对接,定期组织志愿者来院开展“佳节陪伴”等系列暖心志愿服务服务;与社工、公益组织积极为困难肿瘤患者筹款520万余元;参与“专注健康全心为您”公益万里行活动,医院5050计划,组织开展“志愿健康扶贫”等活动,组织医院志愿者通过系列活动把防癌健康知识、癌症治疗理念和医院技术特色送到社区、贫困地区、基层技术帮扶单位,努力服务广大患者。

五年来,医院志愿服务时数10400余小时,38人荣获广州医科大学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医院志愿服务队获得广州医科大学优秀志愿服务队。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弘扬广医人精神和“博识求精、厚德至善”的院训精神,医院人文关怀凸显,志愿文化逐步形成。

深入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了青年文明号相关制度,建立了专项经费、奖励机制,努力把创号工作和创建三甲工作、改善医疗服务工作、“三好一满意”工作相结合,同时纳入科室综合目标考核管理办法,确保创号工作努力促进医院中心工作。经过努力,2016年重症医学科获得广东省青年文明号,2018年胃肠肿瘤外科获得省级青年文明号,1人荣获广东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实现了该院省级青年文明号、省级青年岗位能手零的突破;五年来创建市级青年文明号5个,校级青年文明号4个,1人获广州市10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截至目前该院共有省级青年文明号2个,广州市青年文明号10个,广州医科大学青年文明号5个,医院青年文明号工作形成了“省级——市级——校级”良好梯队。

相关链接: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志愿服务项目

1、“医路同行,让爱延续”志愿服务项目:定期组织志愿者来院慰问陪伴未成年肿瘤患者,与他们讲故事,学唱歌,涂鸦画画、做游戏,做手工,为小患者送上关爱;

2、“心灵有约”志愿服务项目:与广州市民政局心理志愿服务队建立工作对接,每周在医院开展免费心理咨询服务;

3、“义诊进社区”志愿服务: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志愿者进社区、进乡村开展义诊服务;

4、“爱心义剪”志愿服务项目:组织社会志愿者和义工定期来院为患者提供免费剪发服务,服务1100余人次。

5、“病区的春天”社工项目,与社工组织合作争取广州市民政局资助,针对肿瘤患者定期开展心理疏导、健康讲座,定期开展文化活动,获得到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此项目已服务患者6504人次。

编辑:涂传博 审编:yw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