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婚姻出现问题,妻子却把秘密藏在心里;当青春遭遇创伤,少年却选择自我封闭。从阴雨走到艳阳,家庭社工用真诚的服务一路相伴。他们的关爱就像一道微光,帮助问题家庭找回了幸福。
人在情境中,家庭社工很给力
在上海浦东新区,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不是社区工作人员,却敲遍每一个独居、孤寡老人的家门;他们不是志愿者,但同样拥有一份乐于奉献,甘于付出的爱心;他们不是调解员,却能用专业方法化解一个个家庭矛盾。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家庭社工。这支宛如“专科医生”的特殊团队专攻家庭的“疑难杂症”,给妇联工作注入了新生力量。
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以下简称“乐群”)作为浦东新区妇联第一个委托承接“家庭社工”项目的社会组织,开展了近三年的家庭社工服务。针对浦东新区八个街镇内的特殊家庭和有需求的家庭开展家庭社工服务,探索了本土化专业社工方法介入家庭的服务模式和工作路径。在这个过程中,乐群的家庭社工在回应家庭需求、整合社区资源、增能妇工力量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在动员社区参与、创新工作方法、培育特色品牌方面有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家庭社工是做什么的?
2015年,浦东新区妇联开始社工试点项目时,这两个问题经常被问到。三年过去了,家庭社工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回应了一些家庭的困惑和存在问题。居民们纷纷称赞,妇联的社工很“给力”。
殷茹媛是最早参加妇联试点项目的社工之一,“人在情境中”是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告诉记者,从事社会工作经常要进行个案服务,而她在接手个案时,首先会将求助者置于所处的环境中进行判断,观察求助者的家庭和工作场所。而所谓人在情境,就是人受到环境压力或发生冲突时会带来一些困扰,这时社工要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情境中的一些行为,从而帮助求助者化解矛盾。
家庭社工服务有方
第一次见到郑岚(化名)时,她正处于离婚的边缘,无助的她向妇联求助,询问关于夫妻财产分割问题。妇联的工作人员发现,郑岚的内心其实并不排斥这段婚姻。作为外来媳妇,她在浦东生活了二十多年,早已把这里当成第二故乡,如果真离婚了,她不知道要何去何从。
其实,在向妇联求助前,当地居委会已经介入,想尝试帮郑岚挽回婚姻,可进行了几次调解一直没有取得进展。这一次,妇联便尝试将郑岚转介给了殷茹媛。
“郑岚的生活圈子是怎样的?”“她的家庭环境如何?”“她的婚姻里存在哪些冲突?”“郑岚目前最需要的是什么?”……
化解矛盾之前,殷茹媛列出了一系列问题,并通过多方渠道,找出了这些问题的答案。而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答,殷茹媛找到了郑岚婚姻危机的源头。
原来,郑岚没有工作,经济不独立。丈夫张河(化名)常年酗酒,并患有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没有喝酒时,张河对妻子态度还不错,可一旦酗酒,他就难以控制情绪,偶尔还会实施家暴。为了让张河戒掉酒瘾,郑岚曾4次报警,警方调查后将张河带到强制戒酒中心。
“妻子居然狠心地报警抓丈夫?”婆婆和小姑子不理解郑岚的一番苦心,反而觉得是郑岚害得张河失去自由,所以两人多次逼迫郑岚净身出户。
而张河从强制戒酒中心出来后,酒瘾并没有完全戒掉,他担心妻子再次报警,并听了家人的唆使,提出离婚。
在殷茹媛看来,郑岚和张河并不是因为感情破裂才打算离婚,这段婚姻是可以挽救的。殷茹媛从分析郑岚的家庭结构入手,开出了“药方”。
社工破解家庭难题
家庭社工本身就是资源链接者,而整合社区内的各种资源也是社工破解家庭难题的一个优势。殷茹媛请来律师和就业帮扶人员,针对张河偶尔家暴,律师给郑岚提供了法律援助信息,而就业帮扶人员则给郑岚提供就业机会,因为有了法律和经济上的双重支持,郑岚变得自信了。与此同时,殷如媛和心理咨询师开始做张河家人的工作。她们从改善夫妻关系入手,进而改善婆媳、姑嫂关系。
经过几个月的个案跟踪服务,郑岚和张河打消了离婚的念头,而张河也主动咨询医生,如何戒掉酒瘾。看着儿子一家人生活越来越好,婆婆放下了对儿媳的偏见,家里变得和谐了。2018年初,郑岚夫妇还给社工送来了锦旗。
▲社工服务有方:
1.社工个案服务时,强调人在情境中。就是指人受到环境压力或发生冲突时会带来一些困扰,这时社工要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情境中的一些行为,从而帮助求助者化解矛盾。
2.社会工作倡导助人者自助,就是挖掘求助者的潜能,谋取最大的改变。并让求助者在帮助他人时提升自己,这种做法不但能让问题迎刃而解,还能温暖陷入困境中的每一个人。
3.家庭社工作为资源链接者,只有动员和整合社区中蕴藏的各类资源,才能为有需求的个人或群体提供更有效的服务。
编辑:涂传博 审编:XKJ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