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 ——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10年发展纪实

 时间:2016-10-21 13:25:12来源:中国社会报

十年,对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来说,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小段。而对我国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发展来说,这一小段却熠熠生辉。2006年以来的十年里,我国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经历了一个数量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的迅猛发展历程。作为一支新兴的专业服务力量,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这十年的发展中,逐渐成为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的重要载体,成为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成为新形势下社会治理的生力军。

政府扶持,民办社会工作机构迅猛发展

2003年,上海市乐群社工服务社成立,我国有了第一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十几年来,尤其是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决策部署以来,我国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数量上突飞猛进地增长。截至2015年底,我国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已经发展到4648家。

数量猛增的背后,是国家各级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2006年以来,基于现代社会服务的现实需求,民政部等中央多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扶持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政策文件。2009年,民政部出台《关于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通知》,从培育扶持、监督管理、自身建设等方面对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提出了支持举措;2015年,民政部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引导各地培育、扶持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从2012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资金用于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其中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是其支持的四类项目之一。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6500万元支持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全国社会工作服务购买资金已达17.3亿元。

中央的政策得到了各地的积极响应,地方政府通过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范围、利用福利彩票公益金等专项资金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等方式,逐年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有利于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

造福百姓,实务领域不断延展

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作为重要的社会力量,是协助政府提供社会服务、进行社会治理的重要助手。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需要更多地让渡公共服务职能,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有了更大的制度空间。

十年来,各类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通过践行专业宗旨、履行专业承诺、发挥专业优势,为社会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服务,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元化服务需求方面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它们通过积极开展养老服务、青少年服务、婚姻家庭服务和社区服务等多领域的服务,也进一步完善了社会服务体系。通过为刑释解教人员、失学失业失管青少年、社区药物滥用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人群提供人性化、专业化的服务,实现了对特殊人群的良好治理,提升了城市社会治理水平。

有为有位,自身能力不断提升

十年来,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吸纳了大量优秀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通过多年实践,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培养了一批具有丰富实务经验、专业服务技巧、较强服务能力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造就了一批具有较强管理能力和资源链接能力的行政管理人才和熟练掌握督导方法和技术、善于解决复杂问题的社会工作督导人才,成为培育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载体。

十年来,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总体实力也在逐步增强。机构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不断加强;机构的内部治理逐步规范,逐步形成了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涌现出一批项目设计、运营管理、专业服务方面表现突出的先进机构。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各地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资源不断丰富。部分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能够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在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同时,充分链接社会资源,争取基金会、企业等资金支持以及科研机构的专业支持。许多机构也在尝试在政府资源外,通过募捐、社会众筹、社会企业、经济合作社等形式进行自我“造血”,逐步建立多元化的资源渠道。

作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工作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十年来,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肩负起了培育社工人才、提供专业服务、探索本土化管理模式的重任。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还存在制度不够健全、数量不太充足、成效亟待提升、环境尚需优化等问题。但随着政策的跟进、难题的破解、实务的延展、研究的深入,相信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未来的发展路途中,将更有力地肩负起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使命。(本报记者 汪 昊)

编辑:涂传博 审编:沫禹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