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从基因学角度揭示动物一夫一妻制的秘密

 时间:2019-01-08 23:12:11来源:北青网

北青网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发现了隐藏在一些动物基因中的“通用密码”,这似乎控制了它们是否与单个个体形成持久的联系。

这项研究揭示了许多动物行为的核心基因驱动因素,甚至可能在人类一夫一妻制关系的形成中发挥作用。

一夫一妻制在动物王国中出奇的普遍,从鱼到田鼠都有。

像人类一样,结对动物并不总是对他们选择的配偶忠诚,但是他们往往只和一个伴侣分担某些职责,比如照看孩子和领土防卫。

为了理解为什么某些物种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而其他密切相关的物种生活得更加混乱,科学家检查了他们大脑中活跃的基因。

科学家基于数据选择了五类物种成对进行对比研究,每对由一个一夫一妻制物种和另一个非一夫一妻制物种组成。科学家们观察了老鼠、田鼠、鸣禽、青蛙和美洲金枪鱼。

他们发现,在这些物种的男性大脑中,共有24个基因被表达,这些基因与一夫一妻制相关。

尽管实际上一夫一妻制行为可能非常复杂,但结果表明,大脑有一个简单的机制触发这种行为。

德克萨斯大学的Rebecca Young博士称,有一些保守的基因被用于特定的事情。”

Hans Hofmann博士说:“我们的许多行为或动物的行为都受到进化过程的影响……这种过程被记录在我们的基因组中,并在大脑或身体其他部位的特定基因表达模式中表现出来。在某些情况下,像掠食者或缺乏资源这样的压力使得与长期伴侣分担负担变得明智,这是动物向一夫一妻制进化的因素”。

至于人类,一个通常形成持久结对的物种,霍夫曼博士说,类似的遗传过程可能是这种一夫一妻制的根源。

理论上,他说可能会将我们的物种与黑猩猩等近亲、非一夫一妻制的猿类进行比较

编辑:廖玺娇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