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博物馆做标本

 时间:2018-04-20 23:03:56来源:新华网

走进博物馆标本展示区,仿佛置身生机盎然的丛林:东北虎威武咆哮、棕熊泰然漫步、飞鸟轻盈穿梭……如果不是它们对造访者的到来毫无畏惧,我们几乎忘了这些都是已经失去了生命的动物。这些栩栩如生的标本,出自标本剥制师姜牧里和他的团队之手。世界地球日来临前夕,我们走近这个特殊的团队。

姜牧里和任鹏霏在研究修复馆内的“东北虎”标本(新华网 史磊摄)

入行40年,姜牧里待得最久的地方就是动物标本制作室。它位于东北师范大学暨吉林省自然博物馆一楼,一间20多平方米的房间,桌上摆着镊子、钳子、铁丝、油漆、颜料、化学试剂等。

任鹏霏的工具箱(新华网 史磊摄)

任鹏霏在动物标本制作室里整理工具(新华网 史磊摄)

标本制作手法精细,对技术手法要求高(新华网 史磊摄)

标本制作过程在常人看来又脏又累,而且对技术要求很高。它有几道基本工序:先剥皮,把动物的内脏取出来,然后用滑石粉清洁,再用樟脑粉做防腐,接着用铁丝穿骨架,用竹绒木屑做填充,需要做假体的就用泡沫雕塑,之后是缝合,给动物做造型。

姜牧里在剔除标本肌肉,准备做防腐处理。(新华网发陈志宏摄)

姜牧里为标本翅膀穿架固定(新华网发陈志宏摄)

姜牧里给标本安装义眼(新华网发陈志宏摄)

“行行都有规矩,做标本的规矩就是不管皮张坏到什么程度,也必须要做好。”姜牧里说。标本剥制的全过程丝毫不容马虎,手法要经过长期练习才能达到精细。拿浸泡环节来说,如果药水浸泡皮张的时候打褶了,褶皱地方的毛就会一根不剩,所以有时一个步骤要重复多次,才能保证不出问题。

任鹏霏在工作室内制作标本骨架(新华网 史磊摄)

任鹏霏在清理修复工作室里一些陈旧标本(新华网 史磊摄)

姜牧里与任鹏霏在研究一件需要修复的虎崽标本(新华网 史磊摄)

想让动物们“活”起来,光有纯熟的技巧还不够。在制作每个动物标本之前,剥制师都会设计一个“小故事”,根据故事情境里动物即将发生的动作来确定该标本的形态,继而进行最后的造型设计。

任鹏霏是姜牧里的得意门生,跟随姜老师制作标本20余年,经常和恩师一起出差,到野外或野生动物园里实地考察,熟悉动物的生活习性,时间久了,自然和动物们多了一种情感与心灵的互通,他制作的《思考者》在全国比赛中获得了精品奖。

任鹏霏获奖作品《思考者》(新华网 史磊摄)

任鹏霏为义眼着色(新华网发陈志宏摄)

“我本科时学习的不是生物学相关专业,我是对这项工作有浓厚的兴趣,才投身这个行业的,我还在不断学习,争取将师父传授的本领都领悟参透,自己也会不断创新剥制技艺。”任鹏霏说。

任鹏霏对标本进行着色(新华网发陈志宏摄)

姜牧里喜欢把每一件标本都看成艺术品,在剥制师的用心雕琢下,动物们仿佛都又注入了血液、恢复了生命,向在博物馆参观的游客展示着它们的柔和之美、刚强之美。(史磊 文/图)

姜牧里作品《疾速猎杀》(新华网 史磊摄)

姜牧里团队作品《亚洲象敢买》 (新华网 史磊摄)

编辑:唐仁凤 审编:XKJ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