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创作与艺术教育”学术研讨会:深耕美育,艺脉薪火相传

 时间:2025-04-14 08:12:38来源:信阳新闻网

2025年4月10日,“主题创作与艺术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华茂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徐万茂美堉公益基金会、华茂教育基金会主办,邀请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宏等数十位学者围绕主题性创作的当代叙事责任与表达边界展开深度研讨,为艺术教育与社会美育的融合发展提供新思路。

当日下午研讨会在富有艺术氛围的华茂校园内举行,此次研讨会的举办不仅是一次学术盛会,更是对华茂教育理念的深刻诠释。在华茂校园,艺术早已不仅仅是挂在墙上的画作,它融入了每一片校园空间,每一处教学场景,成为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华茂一直秉持“环境育人”的理念,将艺术与教育紧密结合,打造一个“浸润式”的美育空间,让学生们在其中感知美、探索美、创造美。这一对美育的创新探索吸引了来自艺术界、文化界、教育界等各方力量——从艺术家到学者,从学术机构到社会组织,如同一簇“星火”形成了燎原之势。华茂期待以学校为起点,与更多同行者共筑美育生态,让艺术教育的温度从课堂延伸至社会的每个角落。

研讨会上,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油画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浙江财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师范大学等机构和学校的30余位学者、艺术家及各大媒体齐聚一堂,围绕“主题创作与艺术教育”展开讨论——主题性创作如何在不同社会语境中承担时代叙事的责任,如何在当代艺术语境中拓展表达边界,成为研讨的核心议题。研讨会由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杨振宇作学术主持,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华茂艺术教育总顾问全山石教授作欢迎致辞。

多年来,全山石始终致力于在油画中探索民族精神,在继承西方绘画技法的基础上,深入表现中国人的生活与情感,力图创造出能传达中国气质与精神的艺术语言。徐万茂则以“教育是立业之本”为初心,突破学历与非学历的界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及即将完工的图书馆等载体,将艺术素养融入全民教育,践行“取之于教育,用之于教育”的理念。两位教育家虽路径不同,却以无私胸怀殊途同归——全山石通过开设创研班培养专业人才,徐万茂则通过“三大育四爱”的理念投身教育事业。华茂在不断探索与领悟中深刻践行全山石的教育理念,而全山石教授也相信华茂作为他思想的实践基地,能够吸引更多人投身美育事业,将艺术教育发扬光大。这份纯粹与信任,正是感召更多同行者投身美育的精神火种。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从历史纵深剖析主题创作的发展脉络,梳理艺术创作如何回应不同时代的文化诉求。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李宏则借鉴欧洲艺术史经验,搭建横向的国际比较框架,为主题创作提供更广阔的视角,这两场主旨发言为整个研讨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随后,在专题发言环节,一系列重量级的学者和艺术专家相继发言,他们包括中国油画学会学术委员会终身委员张祖英、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教授孙景刚、中国美术学院艺术教育与管理学院院长孔令伟、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于洋、上海美术学院教授郭亮、浙江财经大学教师王羽、《中国油画》杂志执行主编王琨、《美术》编辑部主任吴端涛、《光明日报》文艺部美术评论版主编张玉梅、澎湃新闻艺术主编顾村言、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观察》杂志主持王红媛、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系主任封治国,他们围绕研讨会的核心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与会者们不仅深入探讨了主题性创作的实践表达,还广泛涉及了艺术史的梳理、个案的细致分析、教学经验的总结以及创作理念的碰撞与交流。大家共同聚焦于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保持主题性创作的思想深度,并探索出适合自身特色的叙事方式。

在今天,“主题”这个词已经不再是学院讲台上乏味的术语,而是成为艺术介入现实、回应时代的核心命题,更是艺术教育从技法训练转向思想启迪的关键纽带。此次“主题创作与艺术教育”研讨会,根植于中国美术学院全山石油画创研班的多年教学实践。作为现实主义艺术教育的重要实验场,创研班始终践行现实主义油画教学的主张,倡导现实主义油画创作的原则,通过两届教学探索,聚焦主题性创作的现实使命,致力于培养兼具思想深度、情感温度与表达锐度的新时代艺术人才。

作为长期深耕艺术教育的社会力量,华茂紧密结合全山石教授“扎根现实、融合民族精神”的艺术观,进一步拓展了这一教育理念至更广阔的社会美育领域。通过展览、讲座、艺术实践等多种形式,华茂将艺术教育从课堂带向生活、从校园辐射社会,使艺术不仅仅停留在作品上,更融入日常生活中,让艺术在真实的社会土壤中生根、发芽、开花。这一跨越时空与学科的美育实践,正是对“主题创作”理念的具体体现,推动艺术教育在不同社会语境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路径。

研讨会在众人的积极发言中圆满落幕,回顾整场研讨会的每一场发言与分享,不难发现,它们所共同探讨的核心,始终围绕着一个简单却深邃的问题:艺术教育,究竟如何在时代变迁与文化传承中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通过专家学者们的观点碰撞与案例分析,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艺术创作中的“主题性”不仅仅是形式上的选择,它深刻影响着创作者的思维方式与教育方向。在油画创作中,主题赋予作品生命,它是情感的载体、思想的引领者。而在教育中,主题的探索与表达则成了培养学员思辨力与创造力的催化剂。

艺术创作,始终在寻找主题的力量;而艺术教育,也终将在思想与技艺的交织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主题。

https://cnews.chinadaily.com.cn/a/202504/11/WS67f8c7e9a310e29a7c4a89ad.html

编辑:张念茹 审编:益申合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