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益阳:社会组织奔忙在防疫线上

 时间:2021-08-13 09:21:10来源:中国社会报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7月30日,湖南省益阳市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在益阳市防疫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益阳市民政局迅速部署,并向全市社会组织发出倡议,动员参与疫情防控工作。针对社会组织服务领域不同,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局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行业特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积极作为。

主动请缨

配合一线防疫开展志愿服务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还是一名社会工作者、退役军人,志愿奔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前线。”收到倡议的第一时间,益阳市湘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刘波,随即向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综合党委递交了“请战书”。在与益阳市防疫指挥部汇报请示后,市湘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市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市仁爱志愿者协会等社会组织的志愿者被安排到社区配合开展防疫工作。刘波在得到通知后立即赶往社区,随后的日子里,他不但在社区防疫测温点值守,还在楼宇间穿梭为社区居民义务送物资。

核酸检测可以有效排查出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当益阳市开始全员核酸检测后,不但需要大量医务人员,还需要更多人力维持秩序。得知这一情况后,益阳市社会组织积极组织志愿者参与其中。市仁爱志愿者协会、市跆拳道协会、市心连心志愿者协会等组织的志愿者奔赴各核酸检测现场,开展“亮码、测温、登记、分流”等志愿服务。更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志愿参与到疫情防控服务中。据益阳市蚂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8月3日,招募志愿者的信息发布后,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有105名爱心人士踊跃报名。经过简单的培训后,他们被分别安排到20多个核酸检测点开展志愿服务。

一边忙维持秩序,一边忙环境消杀。在益阳市防疫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益阳市蓝天救援队、东部新区志愿者协会、市高新区暖馨志愿者协会等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相互配合,先后在城区各公共场所,尤其是农贸市场、超市、工厂、医院、办公楼等重点区域开展环境消杀工作。据益阳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市蓝天救援队刚完成支援河南防汛救灾任务回来,队员们还没来得及休息就参与到疫情防控的环境消杀中。7月29日至8月5日,市蓝天救援队已先后为29个社区和单位提供环境消杀服务。

服务民生

发挥自身优势参与防疫保障

除积极参与疫情防控一线工作外,益阳市的社会组织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力做好捐赠物资分配、免费送餐和心理咨询等后勤保障工作。

8月7日,在益阳市民政局的组织下,市慈善总会、市微爱公益服务中心将爱心企业捐赠的防疫用品、食品饮料、降温设备等近120万元的物资分发给一线工作人员。同日,益阳市餐饮具消毒行业协会紧急从外地采购的防护服2000套、口罩6000只,也通过市民政部门捐赠、分配给一线志愿者使用。据益阳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每一次接受和发放捐赠款物,市民政局都及时向社会公示。

为解决防疫一线工作人员的用餐问题,益阳市餐饮协会与市蚂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动承包重点隔离小区、50余个检测点及朝阳汽车收费站、火车站的居家隔离群众和一线工作人员的伙食保障工作。细心的志愿者还在打包盒贴上“疫情无情,人间有爱,为你们骄傲”“谢谢你们,保护了我们”等暖心便利贴。截至8月8日,已免费为疫情防控一线的公安干警、医护人员、志愿者和居民送去爱心餐上万份。

临时被隔离,人们很容易因急躁和焦虑等情绪产生心理问题。针对这一情况,结合2020年疫情防控开展心理服务的经验,益阳市心理咨询类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益阳市社会心理学会第一时间组织4名专业心理咨询师,成立心理援助小组,开通线上心理咨询服务,为居家隔离的群众免费提供心理危机干预,开展心理疏导。

“目前,我们已为26个居民开展了‘一对一’的线上心理疏导服务。”据益阳市龙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他们服务的是重点隔离小区居民,为此专门制订了“后背计划”,希望通过开展线上微课讲座,指导居民开展青少年儿童居家学习、家庭趣味互动线上活动,为隔离居民提供心理支持,让孤独的内心有所依靠。此外,市龙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还专门为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制订了“晚安计划”,每天晚上9点,都会给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发一条个性化的慰藉短信。收到短信的工作人员备感温暖、备受鼓舞,他们经常回复道:“谢谢,我们一起加油!”

疫情还未结束,防控仍在继续。目前,在益阳市防疫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在市民政局的科学组织、引导下,全市社会组织正有条不紊地参与到防疫各项工作中,坚守防疫一线,服务保障民生。(记者 祝 闯 通讯员 曹 鸾)

编辑:chengfang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