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主办的“武陵山区扶贫文艺精品展暨学术研讨”系列活动举行

 时间:2019-05-16 15:30:41来源:中国社会组织网

武陵山区是国家十四个连片特困区之一,苗歌“三沟两岔穷疙瘩,每天红薯苞谷粑;要想吃顿大米饭,除非生病有娃娃”,真实地反映了精准扶贫前这里的贫困生活。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贫困群众的牵挂来到湖南考察,访贫问苦谋发展,共商脱贫致富奔小康之策,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作为国家连片扶贫开发战略的“先行先试”区,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的首倡地,武陵山区的扶贫工作已经推进到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最后冲刺阶段。5月11日,由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与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联合主办的“武陵山区扶贫文艺精品展暨学术研讨”系列活动在湖南省张家界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两百多名专家学者和文学艺术家齐聚张家界,围绕武陵山区蔚为壮观的扶贫文艺,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开展了系统的学术研讨,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创作经验交流活动。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左中一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中国文联及所属各全国文艺家协会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围绕中央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发挥文艺界人民团体优势,积极组织、扶持文艺扶贫创作,着力培养基层文艺人才,持续开展“文艺扶贫奔小康”志愿服务行动。中国影协、视协、剧协、曲协等推出一大批扶贫题材电影、电视剧、戏剧、戏曲作品,中国美协、书协等组织开展大规模扶贫书画主题创作,中国摄协、民协开展了全面记录中国脱贫攻坚行动影像计划、乡村振兴计划,各地文联围绕文艺扶贫开展了广泛多样的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在这些创作和活动中,有许多被纳入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的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资助项目,取得良好社会反响。实践证明,文艺扶贫大有可为。左中一表示,文化扶贫是文化建设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开展文化扶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既可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引领贫困地区精神文化进步,又可以盘活贫困地区文化资源,推动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建设,促进贫困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在满足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美好精神需求的同时,提升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内人头攒动,盆景展上,《张家界顶有神仙——走过春夏秋冬》山水盆景长卷,选用武陵龟纹石和黄杨、六月雪、青苔等植物,将张家界三千奇峰尽收眼底,八百秀水潺潺可闻,民俗风情栩栩如生,张家界春夏秋冬之景一览无遗,这件作品的作者山民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艺术家。马丽娅的《村里来了扶贫队》《扶贫政策好》李云娥的《农家乐》杨小军的《苗家节日》李铁骑的《节日新装》……这些剪纸作品有的古拙雅朴,有的豪放雄健,剪纸艺术家徐明星以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湘西苗寨考察为素材创作的剪纸作品《总书记来到咱苗寨》前更是围满了观众。这幅作品人物形神兼备,工法自然,线条流畅,艺术家针对画面的整体布局、背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和服饰四易其稿,经二十余天的努力,于同年11月底完成。整幅作品更是别出心裁地采用蓝色,并适当加以边饰,以达到湘西苗族蓝印花布的乡土特色。

此次武陵山区扶贫文艺精品展共展出文学类、盆景类、剪纸类、摄影类、书画类扶贫文艺精品581件,武陵山区的文学艺术家们,“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在武陵山区扶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谱写着武陵山区扶贫攻坚的“新史诗”。

近年来,湖南省文艺界,武陵山区文艺界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开展一系列主题文艺创作,推出了电影《十八洞村》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形成了亮点、积累了经验。

此次“武陵山区扶贫文艺精品展暨学术研讨会”邀请中外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对武陵山区扶贫文艺创作和扶贫文艺产业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梳理。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居杨围绕“影像见证新时代 聚焦扶贫决胜期 2018—2020大型影像跨界驻点调研创作工程”这一主题,重点介绍了十八洞村驻点调研情况。“我们力求用纪实手法真实朴素、安静平和的表现主题,避免夸张的影像表现,力争为这个村庄留下具有文献价值的影像与文字。”直观素朴的影像和平实深刻的语言,反映了参与创作的艺术家们以高度的使命感和对土地、对人民的深情,进驻贫困村寨,扎根扶贫一线,对基层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的奋斗历程进行跟踪记录和持续挖掘,通过镜头中的生动人物和鲜活故事,表现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给贫困地区带来的深刻变化,讴歌扶贫攻坚战中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力量。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岳川强调,贫困地区扶贫的同时,还需重视我们自身的文化,在实现物质脱贫的同时实现精神脱贫。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陈善君鼓励文艺工作者们深入生活唱响扶贫攻坚主旋律。他表示,只有走进乡村才能设身处地地感受贫困人家的真实生活,才能用文艺创作更好地为他们助力。

同期,武陵山区文联推进扶贫文艺创作经验交流会举行,湖南、湖北、重庆三省市11个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分别介绍了他们推进当地文艺创作的经验。彭学明、纪红建、龙宁英、刘照进、罗长江、谢德才、邵秋林、董祖斌等扶贫文艺作者在见面会上也与读者分享了各自的创作体会。文艺扶志、鼓舞人心,在扶贫文艺展演上,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精彩纷呈,赢得满堂彩。

5月12日,与会专家学者和文学艺术家们奔赴花垣县十八洞村,现场感受、考察了精准脱贫攻坚的伟大壮举和丰硕成果。2013年人均收入还只有1668元的十八洞村村民,“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内生动力不足,正是2013年11月3日总书记的到来,如一缕春风,给苗寨带来了生机和希望。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从找准“贫根”到开出“良方”,一项项振奋人心的发展规划,一条条切实可行的脱贫举措,一个个因地制宜的产业项目点亮了十八洞村民的幸福梦。五年过去了,拔穷根,摘穷帽,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幸福的笑容绽放在每位十八洞村民的脸上。

此次“武陵山区扶贫文艺精品展暨学术研讨”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武陵山区扶贫文艺的创作和生产,也有利于武陵山区扶贫攻坚的最后决胜,相信在促进武陵山区扶贫文艺创作和文化建设的同时,也可以为其他集中连片特困区文艺与脱贫攻坚的互促互进提供有益借鉴,可以激励更多文艺工作者投身脱贫攻坚事业。(田呢)

来源:光明网

编辑:JUNYU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