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崔永焘报道) 临近春节,广大消费者在购置年货、美容理发、出行旅游等方面的消费大幅增加,消费陷阱也接踵而至。诸如:“会员卡充值后商家人去楼空”“办理优惠套餐后被强制消费更多”“购买保健品后发现宣传虚假”“合同条款约定不明”等层出不穷,让消费者防不胜防。日前,青海省消费者协会发布春节前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进一步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安全消费理念,安心、放心、舒心地喜迎新春。
谨防
“预付式”消费方式现已覆盖美容、美发、洗浴、洗车、餐饮等多种领域,然而纠纷问题却层出不穷。省消协特提醒广大消费者要做到“三不要”:
1.不要盲目听从推销人员的介绍和推荐。
2.不要充值大额现金,或者办理长期会员卡。
3.不要随意在条款协议书上签字或者不经阅读和确认具体内容后办理会员卡。
谨防
“套餐式”消费为消费者带来便利和优惠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捆绑”和“强制”消费的烦恼,省消协特提醒广大消费者要做到“三确认”:
1.确认套餐内容中项目、收费标准以及到期时间。
2.确认套餐中需要额外支付的内容。
3.确认套餐更改或停用的规则和条件。
谨防
合同是保障双方权利义务的书面协议,也是法律保障。然而,很多经营者却利用“合同”规避自身责任,造成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损。为此,省消协特提醒广大消费者要做到“三仔细”:
1.仔细阅读合同中每一条款,尤其是责任义务及违约责任方面的内容条款。
2.仔细确认合同重要内容,如型号、颜色、名称、履行日期和地点等。
3.仔细约定合同中没有提及的重要信息,并及时形成书面协议予以签字确认。
编辑:卜元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