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三年办案近20万件

 时间:2018-05-03 13:01:45来源:法制晚报

法制晚报讯(记者 李洪鹏 实习生 于忠洋)近年来,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不断提升公益法律服务的供给能力,大力推进法律援助慈善项目深化实施,努力提升民生效益。

《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获悉,自2015年以来,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近20万件,为32万余贫困人口挽回经济损失129亿余元,让70余万家庭感受到了司法救济的民生温暖。

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作为目前唯一一家以推进法律援助事业发展、服务全面依法治国为使命的全国性公募慈善组织,是这项事业的重要建设者之一。

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西部开展法律扶贫

近三年来,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立足公益法律服务,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和服务特色,整合社会各界资源,积极参与支持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法律扶贫工作,先后组织了500多个县法律援助中心、130余家律师事务所、45家民办非企业单位、82家工会妇联系统的有关部门,累计11700多人次的执业律师,积极参与法律扶贫活动。王忠线律师就是其中的一员。

2016年8月,在西藏日喀则市桑则珠区担任志愿者的王忠线刚到援助地不久,就接到一份涉及6.5万亩土地、多家企业近期预计投资60亿、远期涉及投资280亿的扶贫产业项目合同。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王忠线调查分析后发现该合同存在多项严重问题并迅速将此事反映给当地政府部门,并协助其解决了全部问题,推动该项目顺利落地。

在日喀则这两年,王忠线为群众增收或为地方减损过亿元,防范法律风险涉及金额2亿元,惠及群众8000多人,广受社会各界好评。

严桂琴、娄恒文、陈惠艺……大量和王忠线一样的律师志愿者不畏艰苦的工作环境,在综合援助、培训本地法律人才、担任政府法律顾问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践行大法援理念

推进造血性扶贫

2012年7月,康力泽律师参加了“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先后服务于海南澄迈、广西铁山港和新疆塔城。在新疆塔城服务期间,康力泽发现,群众遇到大事小情都会到市信访局接待中心反映,于是他经常主动到接待中心帮助群众及时解决困难。

据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秘书长胡占山介绍,2015年以来,基金会不断提升公益法律服务的供给能力,大力推进法律援助慈善项目深化实施,努力提升民生效益,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近20万件,为32万余贫困人口挽回经济损失129亿余元。

同时,基金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广泛开展法治宣传,三年来共举办法治讲座和普法宣传累计11000余场次,解答群众咨询226万余人次,营造了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法治发展环境;组织动员德才兼备的执业律师为200多个县人民政府担当法律顾问,为打造法治政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此外,基金会还有力推进造血性扶贫,通过一对一地传帮带或集中授课培训等方式,三年来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培养法律服务人才380余人。

弘扬社会主义慈善文化

引领法律援助慈善事业发展

“今年我还要报名继续担任志愿者。”马兰律师最近在向基金会报名时如是说。时至今日,马兰已在甘肃、西藏、云南、贵州、青海等地连续担任8年志愿者,还获得过“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2017年10月,马兰又去了海拔4300米的“天上玛多”。玛多县是青海省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县,她努力克服了“不吃不饿、睡眠差、浑身无力、胸闷气喘”等诸多高原反应,全身心地投入到玛多法律援助各项工作中。

截至当前,马兰在玛多县已接待群众法律咨询119人次,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23件,结案17件。

三年来,基金会通过实施法律扶贫慈善项目,培养法律援助志愿者和“中彩金”法律援助项目办案律师1.13万余人,在有效缓解了法律扶贫人手不足问题的同时,还培养出马兰、郭二玲、陈贤和曹旭等一批先进典型,带动更多同行业人员和相同志趣的爱心人士参与法律扶贫慈善事业。

文/记者 李洪鹏 实习生 于忠洋

编辑:彭淑仪 审编:XKJ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