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立信育人育心 武汉市诚信教育进校园入课堂上考场

 时间:2020-01-13 17:51:34来源:武汉文明网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阶梯。武汉市大力推进诚信教育进校园,创造和谐诚信环境,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使学生们将诚信自律意识内化入心、外化于形,为走好人生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全国道德模范孙东林为小学生上“超燃”思政课 

全国道德模范立榜样 文明实践中心讲超燃思政课

言忠信,行笃敬。近日,武汉市黄陂区实验小学的学生们走进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聆听全国道德模范孙东林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的一堂别样思政课,现场网络直播吸引上万网友围观。

“孙东林、孙水林是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的‘信义兄弟’;刘培、刘洋是接力割皮救父的‘孝义兄弟’;这位老奶奶名叫马旭,她省吃俭用千万元积蓄捐家乡……”下午14时,黄陂区实验小学五(1)班的30多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和讲解下,参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德耀黄陂馆”,了解黄陂区涌现出的道德模范先进事迹。

随后,全国道德模范孙东林与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分享他的亲身经历。“我小时候生活在武汉最北边的一个小山村,就是黄陂区的云雾山脚下。”孙东林回忆,那时自己读书条件非常艰苦,在一个租来的简易民房里。“孩子们,你们现在的学习条件比叔叔那时候好太多了,你们一定要珍惜,是不是?”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是!”

学生向孙东林献红领巾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当孙东林现场向同学们讲述自己和哥哥“接力送薪”,坚持20年信守承诺的诚信故事时,同学们深受感动。“以前只是在电视上见过孙叔叔,今天听到他详细讲述自己的故事,我感动得都快哭了,我太佩服他了。”“诚信不仅在于学习方面,更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而且贵在坚持。”

考知识更考诚信 学生主动报名参加“诚信考场”

没有老师监考,没有远程监控……当武汉外国语学校初中部的校园里,响起期末考试开考的铃声,360名学生在12个“诚信考场”里开启一段诚信之旅。考场里,既没有老师监考,也没有远程监控,全凭学生的自觉和诚信。

语文科目开考后约5分钟,在确认学生对试卷等没有疑问后,主考教师离开“诚信考场”,考场里的同学们埋头做题,无人交头接耳,安静得可以听到教室挂钟的嘀嗒声。

武汉外国语学校开设“诚信考场” 

考试期间,每隔半个小时,会有老师进入考场教室巡视。10:50考试结束前10分钟,主考教师返回考场,提醒学生注意检查填写姓名等考试信息,待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后收走试卷。

“这是‘诚信考场’的第二次开考。”该校初中部教务处副主任付彦介绍,2019年11月,学校举行本学期期中考试时,在初一、初二年级共设置了2个“诚信考场”,共有60名学生自愿报名参加。这次期末考试,两个年级的“诚信考场”增至12个,共有360名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占两个年级总人数的近一半。

初一(8)班学生江宜霖说,班上有近一半学生向学校递交了申请,每个人都签署了一份诚信考试承诺书,名单还在学校里进行了公示。“被监督变成被信任,这感觉很好!”

该校初中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学生自愿申请参加的前提下,学校将在未来的考试中继续设置“诚信考场”,并将进一步探索建立诚信评价体系,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让诚信教育从书本走向实践,让“诚信考场”成为学校新风尚。

学生们签订的“诚信考试承诺书” 

敲响“警醒钟” 职业导师进班级开展诚信教育

日前,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职业导师深入2018级学生团日活动教室开展诚信教育。活动期间,各班职业导师先通过播放教育短片、讲诚信故事、案例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诚信”的内涵和意义,培养学生树立“诚实守信,文明自律”的价值观。

“一条小船,我深情无数;一句诺言,传家族百年。”视频里播放的是年近半百的摆渡人万其珍信守承诺,义务摆渡的故事。他数十年甘做摆渡人,风雨无阻,分文不取,信守承诺,四代接力书写“传奇”人生。观看完视频后,同学们纷纷感慨“一个承诺,一守就是130多年,何其不易。”“万其珍老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一诺千金!”

随后,大家纷纷开始分享自己身边所遇到的诚信小故事:助学贷款的毕业生到银行主动说“一声”,求职面试时递交的一份真实简历,无人监考考场的一份诚信答卷,风里雨里归还给他人的一把伞……

在各班职业导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学习了《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重申了诚信考试的重要性,并告诫全体学生在接下来的考试中要严格遵守考试纪律,端正考风,严肃考纪,诚信考试,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考试氛围。

“我宣誓:自觉遵守考试纪律……”最后,在这庄重的宣誓中结束了此次诚信教育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这一课是期末敲响的一记“警醒钟”!唯有踏实学习,才能不负时光;唯有诚信做人,路才会越走越宽。

诚信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品行和美德。武汉市大力开展诚信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信用水平,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兴趣,使学生从诚信规则中体会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博大精深,将诚信精神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编辑:卜元 审编:chengfang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