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圆梦助学“爱心品牌” 瑞昌市首家乡镇慈善会成立

 时间:2017-02-04 11:49:18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

慈善会成立

捐赠善款

民政局长宣布慈善会成立

首批受助学生

市场信息报讯

(江西信息采集中心 朱淳兵 通讯员 魏东升 朱淳林文/摄) 1月23日,江西省瑞昌市首家乡镇慈善会在该市洪一乡成立。在当天的成立大会上,审议并通过了《瑞昌市洪一乡慈善会章程(草案)》、《瑞昌市洪一乡慈善会圆梦助学基金运行管理办法(草案)》、《瑞昌市洪一乡慈善会第一届理事会选举办法》,选举产生了洪一乡第一届慈善会领导班子组成人员。该乡慈善会成立后,将按其章程规定的宗旨,积极开展向善、扬善、行善等各种慈善救助活动。

据了解,慈善会成立期间,洪一乡党委、政府向全乡发出了《倡议书》。该乡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响应,踊跃捐款,目前已累计捐款166.562万元。其中,该乡一名不愿具名的爱心人士捐资100万元,王永青、曹荣华、谈太学、谈华高、何荣兵、方昌武等洪一籍爱心人士分别捐资5万元、2万元不等;江西国豪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九江绿园农业旅游有限公司分别捐资5万元、2万元;北京瑞昌商会、洪一学校92届同学会分别捐资2.6万元、9.25万元;何仁忠、华永安、柯贤洲、谈必成、柯昌正、王贤易、朱国河、王能宇等多名在外创业的洪一籍成功人士分别捐资1万元。

洪一乡是瑞昌市最边远、交通相当闭塞的一个山区乡,与湖北阳新县的洋港、龙港、木港、排市、枫林等乡镇接壤,也是闻名遐尔的革命老区,彭德怀、何长工、程子华、陆定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战斗过,有着“红色圣地、革命之乡”的美誉。至今,这里还留有鄂东南红军战时总指挥所、战时医院、枪炮局、被服厂、苏维埃政府等旧址。

洪一乡也是江西省有名的“才子之乡”,自古以来就文风鼎盛,助学成风。该乡大畈村,是一个只有2000多人口的行政村,先后走出了谈华高、谈志林、谈国泰、谈恩华、谈太德、谈贤芳、谈素芳、谈秀菊等40余博士硕士。据当地谈氏族谱记载,很多村民的祖上就是进士。村民之间互帮互助也蔚然成风,谁家碰到什么困难,大家都会伸手帮一把,以让孩子能安心读书。早在1996年,从大畈村走出去的我国台湾大学教授谈志民,为了鼓励村里的孩子读书,个人捐资16万元,在大畈村里设立了“谈氏奖学金”,每年奖励考上大学的孩子,并对贫困家庭的子女进行资助。

该乡麦良村樟树窝,是一个人口不到150人的自然村,也是个学风浓厚的小山村,每个家庭都有大学生,大学毕业以上的就有48人,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博士硕士就有10余人,并且走出了王能宪、王希贤、王能应等一批厅局级官员。从该自然村走出来的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王能宪,长期在高校工作,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后到文化部机关工作,主要从事文化政策和文化理论研究。先后担任文化部政策法规司研究处负责人、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等职务。在这次慈善会上,王能宪应邀担任慈善会名誉会长。

近年来,随着国家多项民生工程的推进,洪一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然有一批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家庭的孩子仍然上不起学,该慈善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该慈善会以圆梦助学行动为着力点,以尊重、人道、公益、博爱的情怀,大力实施安老助孤、救急济困、助学支教、助医关怀、赈灾救难和公益建设等慈善项目,并在全乡范围内广泛宣传慈善事业,营造慈善文化氛围,形成人人心怀慈善、人人支持慈善、人人参与慈善,真正起到了“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作用。

洪一乡慈善会的建立,让更多困难群众得实惠。该慈善会首任会长谈运志表示,将公正合理地使用好每一笔善款,随时随地接受社会监督,随时都能交出了一本“透明账簿”。在资金的管理上,该慈善会还主动邀请乡财政管理工作人员对慈善资金进行年度审核。对资金的使用情况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努力让广大群众知道每笔善款的来龙去脉和公平合理使用程度,接受捐赠者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与此同时,洪一乡慈善会通过形式多样的助力宣传,织起了一张慈善大网:在“洪一乡情”、“洪一乡慈会”等QQ群、微信群中,大容量地刊载了该乡方方面面的慈善信息;在全乡村级四套班子干部大会上专题介绍慈善献爱心视频讲座;在各行政村张帖慈善捐款先进事例等。通过大张旗鼓和不遗余力地宣传慈善文化,全乡各部门、企业和老百姓更加明确了捐款的目标和方向。通过助孤扶残、爱老助医、帮困助疾等一系列深得民心的慈善活动,使许多人开始熟悉、理解了慈善,从而更加积极地加入到各项慈善活动中来。

如今的洪一乡,处处激荡着爱的旋律;“阳光下”的慈善基金,将逐渐成为百姓心中值得信赖的“爱心品牌”,使“慈善”这张名片更加闪耀明亮。

编辑:ghb 审编:GHB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