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为民服务解难题贯穿于脱贫攻坚始终

 时间:2019-10-25 18:43:48来源:中国社会报

安徽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于 勇

为民服务解难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安徽省民政厅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以政策落实为关键,以专项治理为抓手,以作风建设为保障,提高政治站位,突出工作重点,提升工作质量,补齐工作短板,把为民服务解难题贯穿于脱贫攻坚始终,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一,在学习教育中提高为民服务解难题的政治站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打好脱贫攻坚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视察时,专程到金寨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今年以来,总书记多次就脱贫攻坚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新的要求。4月在重庆调研时指出,脱贫攻坚明年就要收官,要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重点做好那些尚未脱贫或因病因伤返贫群众的工作,加快完善低保、医保、医疗救助等相关扶持和保障措施,用制度体系保障贫困群众真脱贫、稳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又强调,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办好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的民生实事;要聚焦大别山革命老区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实施攻坚,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为做好决战决胜阶段脱贫攻坚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从扎实履行新时代民政工作职责使命出发,严格落实“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任务要求,切实担负起民政部门在脱贫攻坚中的政治责任。

第二,在落实政策中突出为民服务解难题的工作重点。瞄准困难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抓好各项政策落实,才能不断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政部和安徽省出台的《关于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及《工作方案》,核心是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等社会救助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不断拓展保障范围和保障内容,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兜底作用。一要全面落实低保政策。细化《关于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综合认定标准的指导意见》,科学设置认定指标,开展综合评估,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健全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机制,对于家庭成员因残疾、患重病等增加的刚性支出、必要的就业成本等,在核算家庭收入时按规定进行适当扣减,落实单人户纳入低保政策,严格执行低保渐退期制度,执行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二要全面落实特困供养政策。加快特困供养机构护理能力建设,推进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确保到2020年底,全省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50%。安排一定比例的农村敬老院,为农村低保、低收入家庭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低偿或无偿的集中托养服务。三要全面落实临时救助政策。加强临时救助与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社会救助制度和扶贫政策的衔接,着力防范脱贫群众返贫,稳步提升兜底能力。进一步细化明确急难型困难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范围和类别,优化简化审核审批程序。合理设定乡镇(街道)临时救助金审批额度,完善乡镇(街道)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积极开展“先行救助”。四要全面落实各类福利政策。启动敬老院改造提升三年行动,确保2022年底前每个县至少建有1所以上农村特困、残疾老年人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层面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抓好基层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脱贫指标达标工作,确保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护理型床位占比2020年底达到30%。落实散居孤儿不低于每人1050元/月、集中供养孤儿不低于每人1450元/月的保障标准。有效识别、区分和衔接残疾人补贴对象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逐步扩大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面。五要全面落实其他相关扶贫政策。有效推进基本生活救助与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农村危房改造等政策的衔接协同,综合解决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支持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发挥慈善在脱贫攻坚中的补充支持作用,引导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力量积极参与精准扶贫。促进乡村治理与脱贫攻坚政策协同,引导群众破陋习、讲文明,推进婚姻、殡葬移风易俗改革。

第三,在专项治理中提升为民服务解难题的工作质量。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遏制农村低保经办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一要主动作为。对农村低保经办服务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做到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特别是对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人情保”“关系保”“错保”“漏保”等违规违纪问题,做到敢于碰硬,大胆“揭盖子”,不怕“丢面子”,坚决完成专项治理任务。对受理的信访问题,要在充分掌握政策的基础上,认真梳理分析,善于发现问题,认真研究提出整改措施,着力推动同一类问题整改落实。二要严字当头。以民政部通报的典型案例为反面教材,汲取教训、举一反三。紧盯低保资金监管缺位问题,全面梳理资金发放中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点,检查资金发放的准确性、及时性、合法性。严格执行低保经办人员近亲属享受低保备案等一系列制度,健全完善社会救助运行监管机制,坚决防止出现优亲厚友、吃拿卡要等问题,确保低保领域风清气正。三要标本兼治。对在专项治理中发现的问题,要从制度设计、工作标准和办理流程等源头上予以纠正,解决好政策依据不明晰、制度设计有漏洞、目标导向不精准、办理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建立健全问题线索协查协办、直查直办、重点案件督办机制,集中力量严肃查处各类贪污侵占、虚报冒领、截留挪用、优亲厚友等向低保专项资金及其他扶贫救助资金“伸黑手”的违纪违法案件。

第四,在改进作风中补齐为民服务解难题的工作短板。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抓手。一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工作方式方法,突出走访入户和现场核查反映工作成效,树立重实绩、办实事的鲜明导向。进一步精简优化救助流程,解决群众申请救助来回跑、环节多材料多,工作人员服务效率低、慢作为等问题。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将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审核确认权下放到乡镇(街道)。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二要大力推行政府购买服务。落实关于政府购买服务的一系列文件要求,进一步发挥专业社会力量作用,为低保、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日常看护、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等救助服务。县级民政部门要切实承担购买民政服务的主体责任,将服务事项纳入本级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加大购买服务经费投入,建立财政专项工作经费、民政专项资金、福彩公益金等多元化购买服务投入机制。三要持续改进作风。改进调查研究方式方法,做到勤调研、善调研、会调研,避免动辄要台账、找材料、搞督查,防止出现“见钱见物不见人、识别不准得罪人、反复填表干扰人、政策落实不暖人”等问题。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能上下一般粗、眉毛胡子一把抓,坚决防止在专项整治中出现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要加强组织领导,拉紧责任链条,拧紧责任螺丝,防止上面热、下面冷,把责任压实到岗、传导到人,确保事事有人抓,件件有着落。

编辑:甘再松 审编:chengfang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