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零浪费”实体店一年内关闭?

 时间:2019-04-18 09:17:53来源:公益时报

THEBULKHOUSE国内首家“零浪费”实体店(受访者供图)

余元和男友三个月产生的所有垃圾,被装进两个玻璃罐(受访者供图)

在北京,有位来自武汉的“90后”姑娘——余元。和大多数北漂女孩一样,余元住在并不大的出租屋里,有着极强的购物欲,看到喜欢的东西就不停地买买买——线上线下、国内国外都是余元扫货的“战场”。后来东西越买越多,房间总是打扫不干净,有些东西买了就闲置,甚至根本用不着,导致本就狭小的空间更使人压抑。

一天,余元无意间看到了Bea Johnson(“零浪费运动”发起人)在TED上分享的视频,被他们一家四口一年只产生一玻璃罐垃圾感到震撼,也被“零浪费”生活方式所深深吸引。于是,余元和她的英国男友一起开始尝试全新的“零浪费”生活方式,两个人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只产生了两个玻璃罐的垃圾。一时间,余元和她的男友成了网络红人,被邀请到各地去做分享,各大媒体对他们争相报道。

2016年8月,余元决定将“零浪费”作为她的事业来做;2017年1月,她创办社会企业THE BULK HOUSE,通过线上店铺售卖零浪费商品;2018年5月20日,她在北京鼓楼开办中国大陆第一家“零浪费 无包装”实体店;2019年3月20日,营业未满一年的实体店关闭。

是什么原因让首家“零浪费”网红实体店营业不到一年就关闭呢?带着重重疑问,《公益时报》记者采访了THE BULK HOUSE创始人余元。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顺便影响更多的人

采访约在胡同里的一家咖啡店,当发现服务员端来两杯卡布奇诺,每杯配有一次性纸袋包装的糖时,余元果断拒绝,向老板讨要了散装糖。在她的影响下,记者也选择了玻璃罐中的散装糖,就这样减少了一次性纸包垃圾的产生。

像这样的小习惯是余元生活中的日常——拒绝点外卖、购物时自带布袋、出门自带水杯和餐具、举办二手共享活动等,余元发现不但自己产生的垃圾在不断减少,节省了不少不必要的开支,也活得越来越轻盈、开心,能有更多时间去专注于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中国一些快速发展的城市中,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垃圾。而生活在快节奏、提倡消费的城市里,每个人也很难单靠他人影响就能摆脱“消费时代”,选择更加理性的生活方式。所以,THE BULK HOUSE也并不是倡导百分之百的“零浪费”,更多的则是鼓励大家通过日常的生活方式去做出改变,尽量少产生垃圾。比如喝咖啡的袋装糖,可以不用就不用,出去吃饭尽可能使用可重复利用的餐具。

如今,餐厅为了让消费者看上去更干净卫生,会把成套的餐具用一次性塑料膜包起来,而有些人可能拆了套装后只用里面的一小部分——我们完全可以提出用没有包装的餐具,这样既省钱又能少产生垃圾,还能让自己开心,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余元告诉记者,在做“零浪费”之初,并没有考虑到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对环保的认识也仅限于生活中不使用塑料袋、扔垃圾的时候分门别类、出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关灯一小时等这些小事。在践行“零浪费”的生活方式之后,余元感受到了它带来的种种好处并深深爱上了这种生活方式,于是想把“零浪费”以商业模式推广出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同时,顺带提供更多的便利和经验给有同样想法的人,从而影响更多的人。

余元和男友作为“零浪费”生活方式的全职倡导者和践行者,曾发布单条视频以3800万的点击量位居自媒体“一条”2018年所有视频点击量榜首,让更多人了解到“零浪费”的生活方式并非如苦行僧一般,反而是件很酷的事情。也因此,很多人慕名找到THE BULK HOUSE的实体店,和余元一起交流关于堆肥、减塑之类的问题,聊起来就四五个小时,以至于她无法正常工作。

在实体店存在的一年里,也发生了很多暖心小故事。据余元介绍,有一位顾客从山东来北京出差,特地给余元带来了闲置的纸盒(THE BULK HOUSE线上线下店铺使用的所有包装均来自于回收的二手纸箱);一位广东的记者,“两会”时来北京,从酒店收集了纸盒送到店里;社区支持者捐赠家里闲置的东西,来到店里的人可以在闲置区直接取用他们需要的东西。

老外比国人

更容易接受“零浪费”

在国外,有很多城市已经有了“零浪费”、“无包装”超市,而余元最开始想做的其实是“无包装”的纯天然散装食材,让大家回到打酱油的时代,拿着布袋、瓶瓶罐罐来购买东西。但是在中国,消费者对食材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卫生问题,比如需要有库房、食品证等,各种原因之下,余元决定还是先从生活用品开始做起,也更为贴近大家的日常生活。

在经营线下店铺时,余元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进店的外国人大多都比较认可、喜欢“零浪费”生活理念,99%的外国人进店根本不需要跟他们解释,他们更想了解的是走上“零浪费”之路背后的故事。

而大多中国人进店后的反应则是,“这个店的感觉好像无印良品”,“一个布袋子卖30块好贵哦”。也有顾客拿起吸管,好奇地问是什么东西,有的甚至问这个店是做什么的?很多东西是顾客在生活中没有见过的,比如“月事杯”等,在余元解释之后,顾客可能一时间比较好奇,也可能压根无动于衷。但余元说:“其实他们开始问的时候,内心就已经萌芽了‘零浪费’,起码他们认识到世界上还有这种理念和生活方式,这就已经影响到他们了。”

余元告诉记者,“零浪费”相比两三年前好推广很多,也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关注这一理念。像“零废弃联盟”、“Zero Waste Shanghai”、“辛庄环保村”、“北京新能源网”等,他们都会定期举行活动邀请NGO的专业人士进行分享领域内的见解,讲解回收分类等政策和环保知识,倡导“零浪费”理念。还有一位来自英国的朋友,在中国倡导“Live With Less简生活”,不定期组织活动让大家把不需要的东西带到现场,提供给需要的人,没有被带走的将捐给慈善机构。

三大原因

导致线下店铺关闭

随着“出名”带来的影响,余元变得越来越忙碌,但余元说,“出名”并不是本意,她只是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顺便影响更多的人。整个THE BULK HOUSE只有三个成员,余元和她的男友以及一名员工,人力、精力和资金的不足使余元不得不重新思考THE BULK HOUSE的发展战略。

作为初创业者,THE BULK HOUSE的成员每天都忙到很晚,基本没有休息日。余元认为这种状态非常不好,于是把周一定为闭店日,用于整顿休息,但其实这个时候余元和她的男朋友在家里依然工作。余元和男友两个人负担起整个THE BULK HOUSE线上线下店铺打理、维护,对接工厂,优化进货渠道,接受媒体采访、活动邀约,做活动分享策划、准备等公司的全部事务——长此以往,他们在精力透支的情况下实在难以同时维护线上线下店铺。

余元从一开始就全身心地投入她的“零浪费”事业,到2018年,男友也离开原来的公司,两人一起创业。积蓄本就不多的两人,已无法面对高额的房租,现有资金也已经支撑不起入不敷出的实体店的正常运转。在从未清晰计算过盈亏的情况下,他们初步估算THE BULK HOUSE还处于亏损状态。种种原因使得余元不得不关闭线下店铺,这样不仅节省线下店铺必不可少的房租、水电等开支,也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线上,丰富产品、调整战略。

在过去年一年,THE BULK HOUSE举办了上百场线下活动,余元发现通过活动能被真正影响的人其实很少,活动效果不好,自身也会有挫败感。有时参加活动去做分享,她前期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但可能现场只有不到50人,还不如花这个精力去写一篇文章,通过线上传播可能会影响更多的人。

虽然线下店铺关闭,但余元说这并不意味着THE BULK HOUSE创业失败,一年来她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一起做“零浪费”的同仁、社区的支持者、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他们喜欢“零浪费”生活方式,也在用自己的能力帮助THE BULK HOUSE。

社会效应

倡导积极的生活方式

在高速发展的消费主义里,各种广告和社交圈里的信息都似乎在暗示大家买得越多就能越开心,但通常,这些过分消费的事物会阻碍我们的思考、占据我们的自由、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反而令人难以开心。而THE BULK HOUSE从来不退换货,店铺在醒目位置挂有“请只买自己需要的物品”字样的标语,倡导理性消费、可持续生活方式,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和浪费,同时让大家更好地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从而能变得更加快乐。

从最开始很少人关注“零浪费”到现在有上千万人认识到这种生活方式,再到政府慢慢推广这种理念,余元坦言:“其实改变还是挺大的。三月份,上海政府开始推广垃圾分类,减少垃圾进入垃圾填埋场的门槛。北京的胡同也在尝试垃圾分类,有专人守候、督促大家来执行。只有越来越多的人都来做这些事情,才能推动社会、政府关注环境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

关于THE BULK HOUSE创始之初为何就定位为社会企业,余元认为无论是一家企业还是一个行业,想要走得长远,不仅要考虑怎么赚钱,更应该考虑对环境、社区、员工、社会的全方位贡献。她希望THE BULK HOUSE在几百年以后都能被口口相传,而不仅是一家只卖“零浪费”商品的营利企业,她希望可以通过理念引导人们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理性消费,买真正需要的东西。

认清不足,继续前行

回顾THE BULK HOUSE创始至今,余元总结了其中的不足,比如说了太多的“yes!”,应该学会说不,拒绝没有必要的分享活动;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整合资源与理念契合的企业和机构进行分享;把“零浪费”生活方式做的看起来更酷些,让更多人易于接受。

这位喜欢挑战自己的“90后”姑娘,从17岁辍学、只身来到北京、自学英语进入一家待遇丰厚的外企工作,到没有经过一次专业训练跑完七次“全马”,再到转型为“零浪费”生活方式的践行者、推动者和倡导者。每每谈及这些,余元说“连自己都佩服自己”,她说:“想到了就一定要去做,只有踏出第一步,才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

链接

“零浪费”生活是一种在生活中几乎不制造任何垃圾的生活方式。人们一般通过不使用一次性物品、将不需要的物品与他人进行交换或捐赠给慈善机构以及将生活中可降解的垃圾采用堆肥等处理方式为地球垃圾减量,从而使生活中的垃圾尽可能地减至为零。

编辑:涂传博 审编:jun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