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短缺是乡村振兴最大的短板。”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石马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叶红已经连任两届,作为农民代表,她一直致力于帮助农村发展、农民致富。但面临的现状是农村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因此她建议,要培育职业农民,让农村留住人,通过扶智,帮助乡村振兴,农村脱贫。
作为天泉湖镇妇女创业联合会理事长,李叶红引进南京农科院果木新品种,在盱眙县北山村石马山上新发展果园500余亩,但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她竟然把这片新开发的果园全部优先承包给了北山村里致富无门的农户,且无偿为他们解决技术、资金、销售等方面的难题。
李叶红说:“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带领困难农户、妇女共同致富,才是真富。”
几年来,她经营的果木年产值都在1000万元以上。她牵头组织的果木合作社带动了100多名妇女劳动致富,她任职的盱眙县天泉湖镇妇女创业联合会,帮助村里很多妇女创业致富。
这么多年种植和帮扶经历使李叶红深感:“农村致富最缺的是人才,农民脱贫最需要的是授渔。”
李叶红表示:“现在很多专业技术人员、‘大学生村官’等群体都不愿意长期扎根农村,人才剪刀差越来越大,农业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接近58岁,谁来种田、谁来兴村、谁来服务成为乡村振兴的严峻挑战。”
从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培养人才固然重要,但能留住人才更为重要,一些已经在乡村发展的人才,也有向城市流动的倾向,让各路人才自愿投身到乡村振兴更是困难。
今年她将健全农民培训机制的建议带上两会,建议在农村留住人才、提升人气方面加大力度,研究出台乡村振兴人才招引政策和办法。对到乡镇以下工商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就业,具有一定文化且愿意在乡村工作一定年限的人才,在住房安置、子女就读、养老医疗保险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政策。比如到农村工作的人才,在制定一定限制条件下,允许购置农村宅基地等,让他们在乡村安心就业。对科研院所到乡村建设基地、开展技术合作的,加大补助力度,鼓励科技成果下乡转化,鼓励科技人才到乡村工作。
编辑:涂传博 审编:chengfang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