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绿化基金会在多年开展生态建设和植树造林公益项目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结合自身优势,针对中国西部偏远贫困地区所面临的经济欠发达、生态环境恶劣以及农民生活贫困的状况,经专家多次调研论证后,发起“幸福家园”暨网络植树生态扶贫公益项目。
项目以“10 元一棵树”的小额捐款模式,充分借助互联网优势,创建便捷、开放、透明、高效的全民义务植树平台——中国网络植树公益网,并每年举办“网络植树节”,得到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东南卫视、腾讯公益等机构的大力支持。该项目还通过蚂蚁金服、腾讯、新浪微博等网络募捐平台,面向海内外社会募集善款,用于援助中国西部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户种植生态经济树,实现生态与发展并进的可持续发展目标。2018年荣获第十届“中华慈善奖”慈善项目(慈善信托)。
该项目以“公益机构+捐资人+政府+农户+企业”五位一体的共建、共治、共管参与式发展模式,十年间影响和带动全球超过3500多万人次捐资支持该项目,截至目前,社会捐款资金累计超过5500多万元,援助中国西部偏远贫困地区种植生态经济林超过1500万株,绿化荒山荒地面积超过11万亩,援助贫困家庭近15000户。与此同时,以此为示范样板,带动周边一大批农户自发种植生态经济树种,发展林果业,依靠林业收入走上脱贫致富康庄之路。同时,创建了推动西部生态建设与帮扶西部扶贫开发相结合的公益新模式,从输血性扶贫成功转为造血性扶贫、长效性扶贫,为社会公众参与西部生态建设和西部扶贫发展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公益新平台,推动了西部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2007年至2011年,项目第一期落地甘肃省通渭县,援助当地贫苦农户种植大果沙棘;2012年至2014年项目第二期落地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援助当地贫困农户种植石崖茶;2015年至2017年,项目第三期落地宁夏回族自治区西海固地区,援助当地贫困农户种植枸杞;2018年以来,第四期落地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援助当地贫困农户种植枸杞,目前项目正在持续推进中。
经过 10 年的发展,根据前三期不同地区的生态和经济发展差异,项目模式不断迭代升级到可持续生态扶贫公益 4.0阶段:顺应新常态下的社会新需求,该项目充分利用互联网,以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整体性的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关注并参与支持西部偏远地区的社区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建设,形成人与自然、乡村与城市、网络与传统、公益与商业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可持续之力推动西部贫困地区生态建设、消除贫困等公益事业的发展。
项目首次探索出以多元主体联合运营的新公益模式,在项目设计与实施中,实现了四个创新结合:一是把贫困农户劳动脱贫的利益需求和生态公益项目管理的硬性指标要求结合起来;二是把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建设与农民家庭可持续替代生计发展结合起来;三是把植树造林公益活动与公众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结合起来;四是把促进公益事业建设与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
编辑:甘再松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