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张会杰仍为10年前作出的那个决定感到自豪。因为内心的坚持,当时已是企业高管的他毅然辞去工作,放弃优厚的收入,创办了社工公益机构。如今,他所创办的社工公益机构已发展为拥有300多名社工的志远社会工作服务社,张会杰也得到了“中国最美社工”、深圳市“优秀共产党员”、深圳市“十大爱心人物”等数不清的荣誉,换来了同行及各级领导对他的认可。
从企业高管到辞职创业,做推动社会向好的多面手
2001年以前,张会杰还是中南大学的一位教师,因为深圳一家地产公司的“挖角”,他踏上龙岗这片土地。凭着自己的商业头脑和敢想敢干的精神,身为高管的张会杰帮助公司开疆拓土,几年间便赚到了他“从来不敢想象的钱”。2008年,发生在汶川的那场地震成了张会杰人生的转折点。汶川地震发生后,张会杰焦急万分,说服公司老板第一时间向灾区捐献100万元。第二天,张会杰代表公司捐款的照片登了报,他成了朋友圈中的“名人”。
在朋友们的称赞当中,“被公益”的张会杰陷入对人生的思考,作为农家子弟读书不易,眼下大房子、好车子都有了,这辈子能不能有新的追求?心中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他很快找到了人生目标——创立社工机构,既能做公益又能拼事业。说干就干,张会杰在2008年年中考取中级社工证书,并立即辞去房地产公司高管的职位。2009年1月,他从积蓄中拿出50万元创办深圳市志远社会工作服务社。这个决定让他身边的人捏了一把冷汗,也纷纷敬佩他的魄力。10年过去了,事实证明张会杰当年的决定没有错,志远社会工作服务社从8名员工发展到300多人,社会工作业务遍布整个深圳。
“有钱做慈善,没钱做公益”,这句话是张会杰创业初期对自己工作的认识,也是这10年来坚持的核心理念,“我们大多数人不是富翁,却有推动社会向好的力量,只要坚持做公益,就一定能帮助更多人。”张会杰说。
把党建融入社会服务,做党的忠诚助手
张会杰笑起来很温暖,两个梨涡里盛着的都是和善。他说这是多年来的职业习惯,也是发自内心的真诚。虽然公司总部在龙西社区的一座小阁楼里,自己的办公室也不够宽敞,但带领社工服务社会时,狭小的空间并没有限制大家的思维,反而使彼此之间少了隔阂,带来许多促进社会工作发展的灵感。这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将党建融入社会服务工作。
“1984年,我还在读大学时就入了党。” 拥有34年党龄的张会杰特别看重党的建设与社会工作有机融合,目前志远社工机构有14个党建社工项目点、26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及13个社工服务项目。张会杰提出的“党小组嵌入式服务开展党建工作的模式”经过实践检验,进一步融洽了党群关系,推动了社会组织建设,嵌入式服务效果显著。不过,第一次发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还得从2012年的一个社会服务项目说起。
当时志远社会工作服务社在宝龙工业园中有一个党建服务项目,园区中虽然有14家较大的企业,但党组织力量却非常薄弱。2012年春节前夕,张会杰想到一个传递党组织关爱的好办法,他亲自设计一张贺卡,其中包含来自龙岗区委两新组织工委、宝龙园区党委、园区企业和志远社工的几封感谢信,还留存一块供员工写文字的区域,并设计了好看的封面,注明回信地址。社工把这封信发到8000名园区员工手中,待大家写好内容后再统一收集,寄送到员工们的老家,作为一份神秘的礼物送给家人。这项精心策划的公益活动收效甚好,不仅传递了党和政府、企业对劳务工人的关爱,也加强了漂泊在外的员工与家人的联系。开年后,志远社工机构收到240多封来自全国各地的回信,信中有表达对党组织感谢的,有想多带几个老乡来打工的,文中包含着浓浓的感谢之情。这次党建活动一下就把园区14家企业团结到一起,张会杰也从中汲取经验,在往后的几年里不断实践,应用到社工领域,并编著《园区党建社工实务手册》一书,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用创新打开工作思路,做公益的行家里手
在龙岗工作17年,55岁的张会杰至今依然时刻保持着满满的工作激情和创新能量。作为一名老党员,他认为社工这份事业不仅要帮人,而且要积攒经验,给更多社工机构提供工作的好方法、好制度。这些年来,张会杰在工作中敢于创新,注重思考,成为深圳社工行业内唯一一位具备初级督导资格的法人兼总干事。2013年,他被中国社会工作协会评为“年度中国最美社工”。
带领社工机构发展这些年,张会杰多了好几个称呼,张大哥、张总干事、张督导……员工这样称呼他。张会杰从基层干起,他对社工的工作现状了解得十分透彻。“长期帮助别人的人,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该怎么办?他们的心事该向谁倾诉?”张会杰从创业初期就下定决心,用自己的力量推动这个行业建立标准,让社工拥有行业认同感及职业自豪感。
“深圳目前有近200家社工机构,8000多名社工,但他们一旦更换社工机构工作,原来的工龄就作废了,也不能拿到应有的待遇,这种现象应该得到改变。”善于发现问题的张会杰于2016年提出“深圳注册社工工龄互认制度”,并因此荣获深圳市社工行业发展“金点子比赛”一等奖。此外,张会杰作为社工服务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他参与制定的“深圳市党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已被相关部门认可,目前进入评审环节。“干一行爱一行,还要精通一行,推动这一行的持续发展。”张会杰认为,做公益也应该有规则,才能更好地发挥这一行的正能量。
工作心得
1.放宽视野
在一个行业工作,不能总是埋头苦干,应该看到更多可能性,借鉴其他行业经验,拓宽当下的工作思路。
2.善于学习
利用业余时间补充知识,勇于接纳和学习新事物,保证自己的思想跟上时代发展。
3.持续创新
在工作中要多思考、多探索、多实践,看到事物的本质,创新方法促进行业发展。
编辑:涂传博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