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在蝙蝠体内发现的病毒与埃博拉病毒有关

 时间:2019-01-09 22:48:46来源:网易科技

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与中国科学家合作,在中国的果蝠(Rousettus蝙蝠)体内发现了一种新的丝状病毒。

世界各地的蝙蝠传播病毒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构成威胁。丝状病毒,尤其是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因其致病性而臭名昭著。它们能够通过影响许多器官和破坏血管而在人体引起严重且通常致命的发烧疾病。

这是在印度Tamilnadu的Madurai的一座寺庙中看到的棕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ltii)。图片来源:Rajesh Puttaswamaiah,印度蝙蝠保护协会

“研究蝙蝠传播的丝状病毒的遗传多样性和地理分布对于风险评估和疾病爆发的预防非常重要,因为这种传染病可以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影响公众,并造成破坏性后果,”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新发传染病研究项目的负责人以及该研究的主要作者王林发教授说。

研究人员在分析果蝠属蝙蝠中丝状病毒的多样性时发现了这种新病毒。他们将其命名为勐腊病毒,因为该病毒是在中国云南省勐腊县发现的。他们从蝙蝠样本中检测出该病毒,并对其进行了测序和功能表征研究。

结果表明,勐腊病毒属于丝状病毒。勐腊病毒在遗传学上是独特的,它与其他已知的丝状病毒共享32-54%的基因序列。与其他丝状病毒相比,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被发现。这个新属,可能包括一个以上的物种,在进化树上的位置处于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之间。

研究人员检测了来自不同动物细胞中的勐腊病毒,他们发现,与其他丝状病毒一样,它具有造成种间传播的潜在风险。

研究结果证实,勐腊病毒在进化上与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密切相关,并与它们具有几个重要的功能相似性。例如,勐腊病毒的基因组织与其他其他丝状病毒一致,编码七种基因。勐腊病毒也使用与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相同的分子受体,一种名为NPC1的蛋白质,来进入细胞并引起感染。

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的高级副院长Patrick Casey教授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确定和评估潜在的传染病爆发风险非常重要,并要从中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治疗措施。”

目前,该病毒仅在中国的果蝠中被发现。将进行进一步的测试,以评估病毒传播到其他物种的风险。

编辑:廖玺娇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