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用志愿服务营造文明城市道德盛景

 时间:2018-12-07 22:44:46来源:东方网

12月5日是第33个国际志愿者日,松江区各街镇、委办局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呼吁更多市民加入志愿者行列,为公益事业出力。

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需要,哪里就会有他们忙碌的身影,这个群体的名字叫志愿者。在松江,志愿者像星星一般“数不清,看得见”,他们用一桩桩善举好事、一次次义工服务,传递爱心、传播文明,生动地刻度着城市价值与文明内涵。

这几年,松江区志愿服务事业步入了“快车道”。我们欣喜地看到,松江志愿者的总体数量已经蔚为可观,人群结构从最初的以学生为主逐步扩大到社会各界的精英人才;志愿服务的内涵越来越广,一批有影响力的服务品牌脱颖而出,为文明创建提供了强大动能,为城市积累了丰厚的精神财富。

在松江,志愿服务如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这是每个人都乐见的。与经济发展高质量一样,志愿服务也要高质量,在服务水平的广度、深度和高度上实现全面飞跃。一方面,队伍要更加专业化。盘活每一个志愿服务资源,物尽其用每个人身上的优势,借助较强的专业技能,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让每一个志愿者都能各展其长、各尽其才、各献其能,使这支队伍更加高效有序地提供高品质服务;另一方面,服务要更加特色化。不能仅仅满足于理发、磨刀、结对扶贫等“传统科目”,而要契合社会热点、群众需求点,切实提高志愿服务双方的匹配度,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科目。实践反复证明,只有以更多的首创精神、更精心的制度安排、更有效的组织运作护航,才能让爱心有的放矢地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让志愿服务行稳致远。

志愿服务不是偶然一次的热心,不能“三分钟热度”,要让志愿者精神持续闪光,让参与志愿服务“人人可为、处处可为、时时可为”,归根结底还得靠制度保障、各方给力。《志愿服务条例》对志愿服务的基本原则、管理体制、权益保障、促进措施等作出了全面规定,只有从制度上、法理上强本固基,更多地给予志愿服务尊重、保护和激励,才能激发整个社会向上向善、形成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

志愿者是松江这座城市里一道靓丽的人文风景,践行志愿精神“永远在路上”,既需要社会成员高尚情怀的积累,也需要专业能力的支撑,这样才能让志愿服务以更加理性、更加规范、更加长久的方式承继和发展。这是新时代赋予志愿服务工作的新内涵、新要求。

编辑:刘建柱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