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社区居民快速了解社工

 时间:2018-12-03 22:19:15来源:中国社会报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工作事业蓬勃发展,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力度越来越大,社会工作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入驻社区,开展专业化社工服务。但是,在很多第一年购买社工服务的社区,居民对社工的认知度和了解度并不高,尤其是社工在前期调研和开展服务宣传中,经常会遭受社区居民的质疑,社工向居民介绍社工的工作性质和内容、调研的目的时,常常出现“社工解释越多,居民越怀疑是‘无事献殷勤’”的现象。所以,笔者认为,社工机构初驻社区,首要任务是让居民快速认识社工、了解社工。只有社工和居民之间建立了信任关系,在调研时居民才会无所隐瞒地表达自己最真实的需求,才更有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那么,如何提升社区居民对社工的认识,笔者根据个人工作经验,给出一些宣传社工的方法。

通过统一的VI(视觉识别)系统标识进行可视化宣传。很多社工机构已经有了自己的职业化服装,但样式各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社工的机构和社工这个职业,但还未达到规模效应。现今,基层各个社区纷纷建立起党群服务中心,若能集合多个相邻社区的党群项目的购买方为社工提供统一的服装,让居民在邻里社区内都能看到穿着统一标识服装的社工身影,不仅能帮助居民快速了解社工,提升社工的形象宣传,也能让社工在开展服务时,感受到身后有一股强大的支撑力量,而非单个服务机构派驻的几名社工在社区里孤军奋战。工装之外,还有海报、单页、画册等宣传品的制作也必不可少,很多的宣传单页主要是介绍社工服务机构,介绍社工的篇幅很少,大量的机构介绍信息让居民觉得是广告宣传,会增加居民的疑虑,这时统一的VI标识显得尤为重要。除此之外,还可以制作一批卡通形象人物,作为社工的代言人,更容易拉进和居民的距离。总之,可视化的、统一的VI标识在居民中形成的影响要比社工费劲口舌、解释良久来得更加直观,取得的效果更好,传播的速度也更快。

通过活动进行宣传。社工初驻社区,可以先做几场便民利民或者公益宣传倡导类的活动。很多社工会质疑:做活动要根据居民需求,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但笔者认为,人总有共性需求,社会工作实务也总结了不同类型的人存在不同的问题和需求,只是社区人文地产景不同,居民的需求层次、需求点各有偏重而已。但经历过不同项目的社工能发现,无论是农村社区还是城市社区、是回迁社区还是高档商业小区等,居民对有些服务是“普需型”的,比如义诊、义剪、法律咨询,这和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另外,社工在社区开展公益环保、文明出行、扶贫济困等社会价值观倡导型的活动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社工通过开展类似的服务活动,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这也为居民更直接、更主动地认识社工创造了条件和机会。

走访宣传。这里所言的走访,目的不在调研,而在宣传,宣传的关键在社工的说辞。社工有了统一的VI标识后,在社区进行走访时,如何通俗易懂又简洁大方地向居民介绍自己尤为重要。很多社工在自我介绍时,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版本的对话:“您好,我们是社工,是专门为咱们社区居民服务的。以后有需求和困难都可以来找我们。”“社工?社工干吗的?”“社工也是一门职业,我们的工作内容就是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的。”“那收费吗?”“社工提供的所有的服务都是免费的。”“有这么好的事?”“我们是政府购买服务。”……总之双方常常绕来绕去难得其旨,社工在絮絮叨叨解释社工的职业和价值观,证明自己“专业性”的同时,还要注意强调和政府的关系,证明自己的“合法性”,结果是,居民对政府购买服务一知半解,对社工也是半信半疑。对此,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三个词,十二个字:“政府出钱、社工出力、居民受益。”每当和首次接触的居民自我介绍时,很快就能得到居民的良好回应,能让居民迅速明白社工来自何方、去往何处。当居民明白了社工存在的“原因”和“目的”,后续再做深入的沟通、调研、开展服务就非常容易了。

编辑:甘再松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