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眉山11月27日讯9月以来,东坡区公安分局在继承传统社区警务工作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改变传统警务模式,通过在苏祠派出所试点创新和在中心城区推进“一区一警”模式,新增设宏远盖丽、眉山东站等6个治安岗亭,实施社区民警和巡逻民警专职化,并在城区五个派出所稳步推进,33个社区警务室共累计化解各类纠纷350余起,排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543处,为“秋风”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建强基础保障,凝聚全警共识。一是理清战略思路。召开专题会议对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进行研究部署,要求各派出所统一全警思想认识,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创新勤务模式,把巡逻防控和社区警务作为基本勤务方式,把更多的警力推向社区。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取消城区原10个中心警务室的运行模式,在城区43个社区依照一区一警设立警务室。结合社区警力不足的现状,招聘辅警68名,在每个社区警务室设立1名社区专职民警并任社区副书记,加上1-2名辅警,若干名网格员参与社区警务工作,加强了社区警务队伍建设,同时,认真研究探索推动适合东坡特点的社区警务工作新举措,确保让社区民警沉得下、留得住、扎得深。三是强化跟踪督导。结合全局绩效考核工作,积极发挥社区民警考核系统的作用,每月对社区民警基础信息采集、走访慰问、警民恳谈、群众工作等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定期公布结果,赏优罚劣,引导广大社区民警勤奋工作、服务群众。
注重服务沟通,促进警民交流。一是拓宽服务阵地。结合城区、城郊和农村治安的不同特点,在深入开展“社区六进”的基础上,加大校园警务室、医院警务室的建设力度。建立了警企联动机制,在辖区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建立驻企警务室,积极开展法律咨询、安全培训、日常检查等工作,进一步延伸服务阵地。二是前移警务平台。以“社区六进”为载体,以警务前移为切入点,大力推进派出所建设和社区警务建设,在每个派出所建立一个“社区六进”示范点,加强和改进行政管理方式,完善便民利民措施,健全办事、执法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办事、执法效率,把“社区六进”打造成为关注民生、服务群众的第一平台。三是改进服务方式。定时邀请警风监督员召开恳谈会,从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工作效率等环节对基层派出所服务民生工作评判打分,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水平。相关警种部门和派出所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立足社区,积极开展结对帮扶、结对帮教行动,先后为169户困难家庭和服刑人员子女送去温暖和帮助。
加快基础建设,夯实平安根基。一是加强基础信息采集。把“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工作作为提升基础工作的突破口,对社区民警提供基础信息协助破案的,与侦查办案民警同功同奖,对疏于信息采集导致漏管失控的,严肃追究责任。9月以来,共采集和报送各类基础信息1.2万余条,通过旅馆住宿系统、网吧实名制系统等系统研判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4名,网上逃犯11名。二是增设城区治安警亭。针对中心城区人员密集、街面犯罪频发区域,分别在雕像广场、眉山东站、阳光音乐广场、诗书城广场、宏远盖丽广场、万景追梦城建成了6个治安警务岗亭,岗亭勤务人员按1个民警带3个辅警进行配置,每个岗亭另配置一辆警用巡逻车,真正发挥巡逻防控、应急处突、压降发案的作用。三是建立动中备勤机制。积极打造派出所管面、社区警务室管点、街面警亭管线的联防联管效能,全面构建“点、线、面”三位一体的社会治安动态管控格局,无论闹市街头,还是背街小巷,指挥中心均能根据就近指令,快速实现网格化布警,有效提升了中心城区公安机关的见警率和管事率。(东坡区公安分局供稿)
编辑:陈兵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