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干旱对一个地区自然生态系统、粮食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都会产生多重影响,因此了解历史干旱发生的强度和频率至关重要。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团队近日在国际期刊《古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在喜马拉雅的多波地区建立了长达405年的乔松树轮宽度年表,并重建了这个地区1697年以来的干湿变化历史。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的纳拉扬·盖尔博士后,在树木年轮与环境演变研究组范泽鑫研究员指导下,与德国、印度、尼泊尔等国科学家展开合作,分析了喜马拉雅中部乔松的径向生长受生长季和生长季前期两到八个月的水分条件,在重建的帕尔默干湿指数序列中,发现极端干旱的年份和历史上几次干旱灾害事件。其中,喜马拉雅中部地区的干湿变化序列具有2至3年、12年的高频周期,以及128年低频周期变化,这意味着这个地区干湿变化受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和北大西洋涛动的影响。(记者赵汉斌)
编辑:陈慧媚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