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宝鸡10月26日电 (记者 刘育英)在信息化技术帮助下,生存于陕西秦岭湑水河的大鲵(娃娃鱼)、秦巴北鲵、秦岭细鳞鲑、水獭、川陕哲罗鲑等珍稀水生物,遭电击、偷捕现象越来越少,巡护工作效率大为提高,流域生态环境也得到保护。
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的陕西太白湑水河珍稀水生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李军文向中新社记者表示,1997年,湑水河保护区里的大鲵经估算有7000多尾,经过保护,2017年达到2万多尾;秦岭细鳞鲑1997年只有1万来尾,2017年达到了约3万尾;其他野生水生物数量也得到恢复。
秦岭是中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之一,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在湑水河中,生活着多种珍稀水生物,如大鲵,是中国特有的珍稀两栖动物,国家二级保护物种,属世界珍稀物种;秦岭细鳞鲑也是中国特有的水生物,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哲罗鲑也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水獭是一种渐危物种,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件I。
李军文说,上世纪90年代,对大鲵的偷捕现象非常严重,大鲵濒临绝迹;对细鳞鲑的毒、电、炸现象也非常严重,致使在海拔高度1200米以下人口较多的地区,资源量急剧减少。
2016年,陕西移动联手宝鸡市太白县水利局水产工作站在保护区内实施视频监控项目。一期共安装20路监控点位,覆盖3条河道,44公里河床,监控点位分布在珍稀水生物栖息地、管护设施区域、交通路口等,视频内容通过光纤宽带传输到管理中心。未来,监控点位还将更加密集。
在管理中心,渔政工作人员可以在大屏幕查看各个路口高清实时视频,并通过管理软件调整摄像头进行360度旋转、拉近。在重要交通路口,车辆车牌可被清楚拍摄。
李军文介绍,整个管理中心只有15名巡护人员,以前巡查必须要到现场,现在可以远程监控,巡查进出保护区的人员,效率大为提高。视频监控系统上线以来,已查处非法捕捞秦岭细鳞鲑案件2起,移送司法机关刑事处罚10多人,通过案件的处理,对附近村民有很好的警示作用。
宝鸡市太白县黄柏塬生态景区有野生动植物2700余种,也是秦岭细鳞鲑栖息的地方。每年初春,秦岭细鳞鲑从栖息地回到上游产卵,就要遇到瀑布还会不断跳跃,出现“鱼跃龙门”景象。
黄柏塬生态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经营管理部工作人员苏保财告诉记者,“过去,附近村民组织了义务巡护队,防止对秦岭细鳞鲑的偷捕行为。而在网络时代,坐在监控室,就可以进行360度监控”。
苏保财说,2010年到2014年间,秦岭细鳞鲑特别稀少,几乎灭绝。近几年,随着渔政执法力度的加强,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监控手段的升级,河道内的秦岭细鳞鲑越来越多。(完)
编辑:唐仁凤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