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精神引领文化浸润,推动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2024-04-08 08:30:39 来源:齐鲁壹点

13000多名毕业生报名参加西部计划,1605人光荣入选,80%以上志愿者申请延长服务期,405人服务期满后选择扎根西部,铸就享誉全国的西部计划“聊大现象”。这是聊城大学多年来大力培养学生志愿精神、培育校园志愿文化的标志性成果。在志愿精神的感召下,学校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培育涌现出一批志愿者模范团体,引领带动师生志愿服务走深走实、走进群众心里。

特殊儿童音乐康复志愿队:“音”为你“听”见爱

“我有一个好爸爸,做起饭来锵铛铛~锵铛铛,洗起衣服嚓嚓嚓~嚓嚓嚓。”歌唱声音洪亮,气息控制流畅,发音标准,配合着俏皮可爱的表情,很难想象李晴(化名)是一名有严重听力障碍的孩子。

李晴的改变得益于聊城大学特殊儿童音乐康复志愿队开展的“听见爱—提升随班就读听障儿童音调感知能力志愿服务”项目。项目团队历经6年探索,全国首创“音乐治疗音调纠正技术”和“音调辨析发音练习技术”,设计了全方位的语调康复步骤及流程,形成独特的音调音乐纠正技术体系,为听障儿童语音及音调感知能力康复提供专业化志愿服务。

志愿者对儿童开展听力康复治疗

在奥尔夫乐器的伴奏声中,聊城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围着志愿者又唱又跳又比划,玩得不亦乐乎。“敲起了大鼓咚咚,敲起了小铃叮叮叮,拨起了风铃叮—呤!叮—呤。”“虽然唱得不很标准,但他们勇敢发出自己的声音,就是最大的胜利,也是音乐治疗的起点。”指导教师、音乐与舞蹈学院王海华教授告诉记者,该音乐治疗技术体系适应听障儿童自卑、退缩的心理特点,利用儿童爱玩耍的天性,开设音调感知能力相关课程,通过音乐、动画、舞蹈、游戏等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儿童对声音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他们勇敢地发出声音。

“随班就读的方式,可有效增进孩子的亲近感,让他们敞开心扉愿意张口说话,但也非常考验志愿者的时间精力以及项目开展的可持续性。”王海华告诉记者。为了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音乐治疗模仿随班就读的上课方式进行,志愿者分组分时段全过程参与受助儿童的康复治疗过程,与他们一起上课、游戏,增进熟悉度和亲近感,完善他们对外界的感知度,建立与正常儿童统一的表达反馈体系,使他们完全融入正常孩子的世界。聊城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任老师说:“与听障儿童交流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技巧,聊城大学的志愿者很好,从不着急,很有办法,一直在坚持。”

六年来,团队成员将研创的完整、科学的训练策略及技术推广至三省20多个县市,项目合作单位共计19个,为11014名听障儿童建立档案,康复随班就读听障儿童2438名,规范培训随班就读骨干教师400余人。2017年至今,团队康复的学前听障儿童90%顺利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该项目在2023年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荣获全国银奖,团队同时开展的“音为你——视障儿童盲态音乐纠正志愿行动”2021年荣获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

雷锋义工队:奉献让我们感到快乐与幸福

“为了这些善良的孩子们,我也得开开心心地活着!”先天性肌营养不良患者刘红(化名)感慨说。刘红是聊城大学雷锋义工队“康乐同行”志愿服务项目的帮扶对象,常年卧病在床,义工队运动康复专业的队员为她上门提供推拿服务,很好地减轻了她生活的痛苦。“康乐同行”项目同时在学校设立义务服务点,每周一至周五晚为病患提供义务推拿服务,为病患家属提供康复技术指导,为近百个家庭解决了实际困难。

聊城大学雷锋义工队始建于2004年,前身是体育学院“红旗团”。义工队作为大学生社团,队员们毕业一届递补一届,人员在变化,不变的是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初心坚守。他们与90余名残障人士、空巢老人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常年面向社区、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指导,全市建立志愿服务基地26处,开展爱心公益活动1000余次,受益人数2万余人,20余次服务全国运动会、市全民健身运动会等大型赛事……

志愿者为群众进行运动康复治疗

“我们会一直帮助李飞(化名),直到送他考上大学”,这是雷锋义工队对东昌府区马官屯村李飞坚守的承诺。李飞与爷爷相依为命,雷锋义工队与6岁的李飞结成了帮扶对子,每天下午准时守候为他辅导功课,节假日带着礼物送去温暖祝福,农忙时帮李飞爷爷干农活,李飞家新承包了10亩农田,家庭收入得到明显改善……如今承诺兑现,李飞已顺利升入大学。雷锋义工队先后与51个留守儿童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在13所乡村中小学建立了义务支教点和辅导站,举办关爱公益活动300余次,常年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受益农民工子女近万人次。因其“彩虹梦”小课桌、“彩虹桥”艺体支教志愿服务项目,“彩虹姐姐”“快乐哥哥”成为受帮扶农民工子女送给队员们最亲切的称呼。

20年来,雷锋义工队在奉献社会的同时也成就着自身。在这支队伍里,相继涌现出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学生厉成晓、山东省大学生公益之星房承明、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孙一鸣、“见义勇为、智斗歹徒”的贾军、“勇救落水儿童”的付美玲、聊城大学“十大优秀学生”王坤明、王杏如等一批优秀的队员,更有47名队员毕业后加入“西部计划”,18名队员服务期满扎根西部。雷锋义工队先后荣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全国百佳体育公益社团等5项国家级、7项省级荣誉称号,相关事迹被《》《中国教育报》等省级以上媒体报道230余次。

国学经典“邮递员”:跨越四千公里的文化传递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新疆喀什,英吉沙县第一小学,百名小学生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正在进行,稚嫩童音响亮饱满。领读人身着“聊城大学志愿者”鲜红绶带,声情并茂、神采飞扬。从聊城到喀什,4000公里锦绣山河的跨越,记录着聊城大学国学经典“邮递员”志愿者弘扬国学的坚定脚步。

聊城大学国学经典“邮递员”是一支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为使命的志愿服务团队,成立于2015年,前身是1996年成立的文学院繁森支教服务队。团队坚持“教育感化心灵,传统启迪人生,语言沟通灵魂,爱心陪伴成长”的服务宗旨,常年活动在山东各地乡村社区,面向中小学生、少数民族群众、务工人员等群体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传统文化弘扬、普通话推广等志愿服务,到2023年发放自主编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1万余册,开展内容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300余次,服务对象60000余人次,参与志愿者1000余人,人均服务时长800小时。

志愿者在新疆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

2022年,团队积极响应国家援疆号召,组织志愿者奔赴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麦盖提县开展“志愿有我·让爱飞跃万水千山”鲁喀专项志愿支教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培训活动,深度参与国家文化润疆工程,面向中小学生开设国学经典诵读、琴棋书画、传统武术、戏曲、剪纸等特色支教课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普通话作为展现与构建中华文化共同性的重要载体,教育引导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

团队面向当地200名中小学教师开展推普教学,自主编印配备app的《新疆麦盖提县国家通用语言能力提升训练材料》,采用“讲授+训练+活动”的方式,制订“一人一策”培训方案,针对每位学员特点进行精准教学与指导。经过培训,学员语音面貌有了明显提升,教学好评率100%。志愿者们认真负责的态度得到学员们的高度认可,他们向志愿者奉上亲手制作的新疆美食和花帽,用悠扬的歌声和热情奔放的萨满舞、刀郎舞,向这些教书育人的师者、文化润疆的行者、民族团结的使者表达由衷地感谢。

麦盖提县二中校长说,聊城大学志愿者教师在教学中展现的教学基本功,表现出的敬业奉献精神,体现了聊城大学学生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浓烈的家国情怀。

多年来,聊城大学把志愿活动作为文明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成立学校文明校园建设志愿服务专班,设立工会、团委志愿者工作部门;成立聊城大学教职工志愿服务团,教师总体参与率达到80%;组建聊城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协会下设宁养义工服务队、“医”心向阳志愿者协会等25个特色鲜明的志愿分会,目前学校3万名学生实名注册为青年志愿者,参加志愿者达2万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7万余小时。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进行培育和引导,志愿服务早已在聊城大学蔚然成风。

(编辑:WX 审编:AD )

手机版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