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深山老林里,阿里AI找到了很多野生大熊猫

 时间:2019-10-17 11:28:43来源:网络

“我今年都亲眼见过野生大熊猫了!”四川老河沟保护地巡护员廖军在说到这个的时候,激动又兴奋。2018年5月,阿里云的工程师们与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协作,深入老河沟公益保护地,为其打造了一整套野生动物AI识别系统及智能巡护终端。

老河沟保护地,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东部的摩天岭山脉,是大熊猫的最佳栖息地之一。除了大熊猫以外,老河沟还存在着红豆杉、连香树、水青树、独蒜兰等十几种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以及包括川金丝猴、羚牛、林麝等多种国家珍稀野生保护动物。

目前,老河沟拥有70台红外相机,两年间就制造了约100万个视频和照片。如何将相机拍摄到的动物进行识别以及分类,是一大挑战。通过对老河沟24种重点监测物种约28万张照片的训练,阿里云野生动物AI识别系统能自动识别、分类不同物种,准确率达99%。

图片1.jpg

(图说:野生动物AI识别系统界面)

与此同时,阿里云工程师还为他们定制了一套巡护监测系统。廖军介绍,在阿里云的团队到来之前,传统巡护数据采集方式极其原始,大部分需要靠人工填写纸质表格,导致监测数据时效严重滞后,廖军经常要在繁重的巡护工作完成后,继续在电脑前一字一句的录入所有人的数据与图片资料,耗时很长。

图片2.jpg

(图说:老河沟巡护员廖军的工作场景)

现在巡护员们人手一台手机改装后的巡护终端,彻底扭转了过去“一人一狗一柴刀,一问情况三不知”的巡护状况,减少了他们80%的繁杂数据整理工作。巡护队与云智能技术的结合,使得大熊猫的种群分析工作效率提升了整整20倍。

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的柳逸月博士表示:他们正在规划将老河沟的这套技术,尽快复制推广到其他保护地,有望缓解当前国内保护区巡护数据分析滞后、数据孤岛化等问题,为生态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夯实基础。

编辑:JUNYU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