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医保服务下沉 打造“一公里基层服务圈”

 时间:2020-11-27 12:28:46来源:南岸网

“现在可以看完病就在医院直接备案报销了,好方便哟!”近日,来自贵州遵义的李先生在重庆市南岸区医保局驻市五院服务站办理完报销手续后由衷地感叹道。

今年60岁的李先生不会手机操作网上办理异地就医备案,电话备案说不清楚,前前后后打过几次电话都没成功,很着急。在医保服务站,工作人员通过国家医保局网站查询遵义医保局备案电话,电话请求对方协助备案,备案后当场为李先生办理了异地就医医疗费联网报销。“医保服务站几分钟就帮我解决了备案和报销的问题,两项业务一窗办理,对我们不会操作手机的老年人来说,真是太好了。”

市民正在区医保局驻市五院服务站办理业务。

主动试点 建立下沉服务运行机制

在区医保局驻市五院服务站,像李先生一样每天来窗口办理医保业务的人不在少数。在此办理完业务的人都竖起大拇指,称赞现在办理医保业务越来越便捷,也越来越人性化了。以前需要在社区、医院、医保局往返之后才能办理的业务现在在这个窗口就能一站式办理了。

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实现医疗保障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大力推进服务下沉”。面对医改新要求,区医保局主动请缨,先行先试,瞄准基层医疗机构和广大群众的期盼,按照“四个就近”的思路,在距离医保局较远的市五院开展医保服务站试点,积极探索医保服务下沉新模式。

“医保服务站与医院医保办合署办公,将医保经办网络延伸到医院,设综合服务窗口,医院业务和医保业务一窗通办。”区医保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医保工作人员和医院医保办工作人员同时进驻服务站,实行人员综合调配,相互学习政策业务,相互培训操作规程,每周一次交流总结,打造了一支身兼二职、与新时代医疗保障服务要求相适应的专业队伍。

四个“就近”切实推进下沉服务

区医保局在广泛调研,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将群众反映最强烈、办理频次最高的医保业务下沉服务站,同时根据医保局职能职责,将对医院医保工作的指导、收集医保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受理举报投诉等职责也延伸到服务站,推动医保服务“四个就近”。

在就近方便群众方面,市民可以在区医保局驻市五院服务站就近办理特病申报、参保人缴费状态查询、跨区三级医院备案、医保就诊信息查询、异地就医参保人相关信息查询、新生儿参保、转市外异地就医备案、退费反结算处理、参保人身份变更后(居民医保与职工医保身份变更)相应的待遇开通等医保业务。如特病办理,病人出院后凭医院病历资料在服务站申请,然后到医院相关业务科室随到随检,以前需要到医保局申请、医院定期体检,前后一个月才能办理的事情现在不到半天时间,办理时限压缩90%。

此外,居民还可就近解决举报投诉,就近了解医保政策。市民有投诉现场受理、现场解决,有问题现场提供政策咨询,特别是结合居民就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题,“面对面”“零距离”解疑答惑,居民“不出院、零跑腿”就解决了问题。

同时,可就近解决医务人员执行医保政策障碍。服务站结合临床科室具体案例解读医保服务协议,结合欺诈骗保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定期深入科室核查医保病人诊疗情况,现场为医务人员解决执行医保政策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日常收集的问题对医院医保办业务进行指导,提高医院医保办的政策执行力和业务能力,帮助医保办工作人员完成医院到医保的角色转换。

两个“更快” 实现“医、患、保”三方共赢

试点两个月以来,区医保局驻市五院服务站为群众解决问题2106件,对服务站工作人员培训业务8次,随机到临床科室抽查5次,为医务人员开展警示教育2次、培训医保政策1次。大部分业务办理时限节省90%,异地就医联网结算人次增加30%。实现了群众诉求解决更快、医保政策落实兑现更快的“两个更快”,获得群众点赞、医院满意、医保减压的良好成效。

对群众的诉求和问题,能够当面解决的当面解决,不能当面解决的通过转变事项通知单转办到相关科室,一般诉求5个工作日必须办结,复杂的举报投诉要求1个月办结,并将办理结果及时通知群众。

同时,现在只要国家、重庆市出台新的医保政策,服务站第一时间对医务人员开展政策培训,第一时间在服务站开展政策宣传和落实兑现,减少了层层培训布置的中间环节,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医疗保障获得感、幸福感。

下一步,区医保局将根据群众诉求,进一步扩大服务站业务范围,将生育津贴申领等延展服务纳入服务站范围;加强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提升队伍能力建设;拓展覆盖范围,逐步覆盖全区所有住院公立医疗机构,打造“一公里基层服务圈”。

编辑:卜元 审编:chengfang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